瑞士多山地,开车难度相对较大,因此火车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有人说,世界上最喜欢坐火车的居民都住在瑞士。许多来过瑞士的人感叹:如果没有坐火车,这将是你瑞士之旅的最大遗憾。
瑞士政府非常重视铁路扩建。瑞士联邦交通局的Wolf-DieterDeuschle曾说:“向公共交通服务投入的资金越多,利用它的人就越多。”瑞士的铁路总长5124公里,全部电气化,铁路密度居世界前列。大部分铁路属于20世纪初便归为国有的瑞士联邦铁路局(SBB),部分地区拥有一些私人窄轨铁路。平均每个瑞士人每年乘火车出行41次。
空空如也整个瑞士,只有洛桑小城建有地铁。马路上几乎见不到出租车,公交虽有,但并不多。在瑞士,无论平日上班下班还是外出逛街购物,抑或全家周末假期外出旅行,人们都首选乘坐火车。
瑞士人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甚至有些“洁癖”。无论瑞士的哪个角落,瑞士人都会尽力将其打理得完美精致,令人恍若置身天堂。这在火车上也可见一斑。尤其在游历欧洲其他国家,如意大利、德国或法国时,细节上的差异令这种瑞士特色更为突出。
瑞士火车干净整洁、温暖舒适,其条件与国内动车组列车差不多。火车大致分两个等级,据笔者观察,其差别主要在于座位质地的不同,一等座是皮革,二等座是布料。此外,一等座车厢的厕所空间要大些,其他几乎一样。车厢上大写的“2”表示“二等座”,写着“1”的则是“一等座”,持有二等座车票是不可以坐在一等座车厢的。除上下班高峰时段外,多数时间车厢内旅客寥寥无几。
上班高峰期素有“世界公园”美誉的瑞士环境优美、森林茂密、植被丰富,火车经过之地几乎全是无限美好的旖旎风光,而且火车的车厢采用全景通透玻璃,视野开阔,因此在瑞士乘坐火车不啻为一份美好的视觉享受。在瑞士,基督教信仰占主导地位。城市街道和火车站站台的大广告栏里总能见到《圣经》中的话语,通常是蓝底黄字打印出来。
几年前,本人健康状况全面崩溃。某日,独坐火车去医院,强烈的沮丧与恐惧再次袭来。这时,火车停在Ramsei,当我百无聊赖地望向窗外,车窗上竟赫然现出了这席话:Ich betete zum Herrn, und er antwortete mir und befreite mich von allen meinen Ängsten.这话出自《圣经》诗篇34章5节,中文意思是:我向神祷告。他回应了我,并救我脱离一切的恐惧。那一刻,好似有一道喜乐的光芒,将我心照亮。
瑞士火车同瑞士手表一样准时,很少晚点。瑞士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的衔接时间计算得非常好,旅客不会因为转车或转乘其他交通工具而浪费时间。旅客可以在手机上下载一个软件“SBBMobile”,这个软件可以查询瑞士及周边国家的公共交通信息,包括火车、公交车、轮船等。这个软件非常强大,清楚地显示火车出发、到达的站台以及经过的所有车站站名和需要的时间。如果发生延误,软件也会及时显示相关的信息。
瑞士火车票的购买比较特殊,旅客可在火车站的柜台买票,柜台的服务员态度很好、很热情,会根据旅客的具体情况推荐合适的火车票。此外,旅客也可以在车站的自动购票机自行购买车票。在自动购票机中输入自己乘车起始站的站名,选择成人票或儿童票,是否购买半价票,屏幕上会自动显示价钱,投币购买即可,自动售票机上的语言有德语、法语和英语。票的价钱则是按照乘车覆盖区域计算的,车票上打印有最晚乘车时间,因此只要在最晚乘车时间内,旅客便可以在此区域内无限制旅车。除了这种一次性购买的车票外,还有通票和“天票”。瑞士旅游通票分很多种,最常用的是Swiss Travel Pass,它分为4天、8天、15天等。瑞士通票不仅能免费坐火车,还能免费坐轮船、缆车、公交车,甚至凭票能免费参观博物馆。去往少女峰、马特洪峰等景点的一些私人运营的火车需要额外收费,但是凭瑞士通票可以打折。此外还有“天票”,旅客拿着天票可以在当天内随意乘车,游遍整个瑞士。
自动售票机 上车在此打卡一般情况,在瑞士乘车是无人检票的。笔者因学习缘故,买了月票,每天要乘坐火车去伯尔尼,两个月下来,竟从没有人查过票。偶尔会有列车员突然“袭击”,假如抓到那些“作弊”的无票旅客,通常会惩罚他们支付几倍的车票钱。即使有些人没买票,也不会被列车员白眼相待,只需老实缴纳高额罚款即可。有一次,一位中医朋友乘车时恰好遇到列车员检票的高峰期,他局促地在身上翻了底朝天也没找到自己的火车票,大概是丢在家中忘带了,其实对于买月票或年票的人,因为总没人检票,有时难免大意,忘记带票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好在那位列车员连续几天检票,已经认识了这位中医,晓得他是买有月票的,也就“从轻发落,放他一马”了。
笔者在瑞士已生活4年,越来越喜欢这个地方,而对它的好感在第一次乘坐瑞士火车时便有了。记得那次乘坐火车时恰逢列车员检票,对面坐的是位黑人女子,趴在桌上睡着了,列车员见状便从制服口袋里掏出一支笔,轻轻拍打她的臂膀把她叫醒,态度极其友善。最近两年,笔者常常推着婴儿车外出。有时乘火车上下台阶时吃力,总会有热心的瑞士人上前帮忙抬车。有几次,我的硬币不够,正犯难时,旁边的人见状便笑盈盈地递给我硬币,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这些经历都令我心中备感温暖。
发表于《人民铁道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