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巷子正是“满城”的时代产物。
有记载说,当时八旗军中的“镶黄旗”部,主要驻扎在宽窄巷子一带,这支队伍的职责是为整个旗军饲养和管理战马,他们在诸旗中的地位算不得太高,按照现在的理解,排位甚至稍靠后,不过,它却是离将军衙门最近的地方。按照分配划定,这支“镶黄旗”的全体骠骑人马及其随军家眷被指派到紧靠“蜈蚣头”附近的巷子驻扎。比照今天的说法,宽窄巷子一带相当于当年八旗军驻蓉部队后勤直属部队的所在地。
据考,宽巷子在清朝年间的学名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与之并行的井巷子那时名为如意胡同,后来因为巷口上建了个明德坊,又被人叫作明德胡同。到了民国,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气之下,清朝的“胡同”叫法统统在顷刻间被新主政的军政府所坚决废弃,明文规定将满城的道条胡同一律改为四川的地方称呼:“巷子”。同时,原来的兴仁、太平、如意之类的清朝前称也因有亡朝的不吉之嫌,而被随之一并革去。在之后的时间里,这里实际上一直处于既无名也无姓的状态,直到1948年,才在一次城市勘测中重新为这两条巷子命名。传说当时的工作人员到现场用皮尺一拉一量,回去后就把宽一点的巷子标注成了“宽巷子”,而把另外一条稍微窄一点的叫作“窄巷子”,有井的那条巷子顺理被叫作了“井巷子”。
另外也有人说在清朝时就有了“宽巷子”、“窄巷子”的称呼,只是如今各种说法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之下,不大能够确定哪种说法更准确了。
清亡以后,满城的所有八旗子弟皆命运不堪,原先只要是个男丁,还在娘肚皮里就有了一份朝廷恩赐的皇粮,然而到了民国,从前的章法不存在了,新的地方军政府有的只是谁也不认的大帅脾气,八旗子弟们不光被缴了刀戟武装,连正儿八经的粮秣供应也没有了,大家面面相觑,然后就各自开始坐吃山空,在后面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们陆续贱卖了金银细软祖业房产,完全堕落成为这个城市里一类特殊的贫困人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