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寒假生活渐渐进入尾声,马上就要开学。
如何让孩子快速收心,调整好状态,成了很多父母当下最头痛的问题。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句话:
“仪式感,是内心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一所桥。通过自我暗示,让人更加专注认真,更能体会日常生活中的美好。”
所以,父母不妨趁开学的钟声还未敲响,为孩子准备一些特殊的仪式,让TA们对新学期充满期待。
1、跟孩子谈论与学校相关的话题
教育家米歇尔·博芭曾指出:
一天当中,亲子陪伴最高效的时间段有三个,其中之一便是晚上睡觉前。
开学前一周,可以利用好这个时段,多跟孩子聊聊跟学校相关的话题,做一个铺垫。
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
“回到学校后,你最想跟同学分享的一件事是什么呀?”
“开学后,你最期待见到的人是谁,为什么?”
“假期刚开始的时候,你制定的计划都完成了吗?新学期有什么打算呢?”
……
请相信人的言语,是有能量的。
多跟孩子谈论这一类话题,不仅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从“假期模式”逐渐调整为“上学模式”。
还能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TA们的喜怒哀乐。
有时,开学前的一场“预热”聊天,胜过千万句大道理。
2、鼓励孩子约同学出去玩
美国医学博士斯图尔特·布朗耗时42年,采访了6000人,最终发现:
那些童年时期无拘无束玩耍的孩子,长大后社交能力、抗压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都比一天到晚待在家的孩子要强得多。
因为在小时候,孩子接受到的外界刺激越多,感官开发得越充分,越能促进大脑发育。
趁着寒假的尾巴,父母不妨鼓励孩子约朋友一起出来玩耍一番。
爱学习的第一步就是爱上学,而爱上学的第一步,就是愿意和每天都要见到的小伙伴们一起玩。
这就和我们成年人的工作幸福指数很大部分来自于同事是一样的。
尽情玩耍过,孩子才能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应对学习中遇到的挑战。
3、提前一周让孩子早睡早起
一个假期过去了,很多孩子都成了“夜猫子”: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白天即使醒了,也是浑浑噩噩,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这样懒洋洋的状态,自然没办法适应即将来临的校园生活。
而早睡早起,就是治愈懒散的最佳良药。
那些自律、优秀的学霸,无一不是六点之前就起床了。
早起,看似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它却能让孩子精神焕发,有更多的时间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同时,也能让孩子提前适应上学时的作息。
如果孩子实在起床困难的话,父母还可以给TA准备一顿爱吃的早餐,让孩子更有动力。
另外,也要注意循序渐进,每天让孩子早起10分钟,几天后再提早10分钟,直到达到目标时间为止。
一周后,父母会发现,孩子已经渐渐战胜了那个懒怠的自己。
4、带孩子再去看看家里的老人
这个寒假,你带孩子回老家看看老人了吗?
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筑造的城市里,被手机和网络包围着,很多孩子都缺少对真实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所以,每年寒暑假,家长不妨带上孩子去看看家里的老人:
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尝尝老人家做的饭菜,聊聊爸爸妈妈小时候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能让家里的长辈们见见思念已久的晚辈。
马上就要开学了,不妨再带孩子回去一趟。
陪孩子一起骑骑车、跑跑步,让孩子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怀里再撒撒娇。
相信老人做的可口的饭菜和笑容,一定会为孩子的新学期注入无限的活力。
5、给孩子写一封信
教育家刘称莲曾分享过一个家人间特有的交流方式:
那就是在家设立一个“邮局”,并给三口人一人准备一个邮筒,通过写信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沟通。
或许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有什么事不能直接说呢?
其实啊,写信是一种仪式。
有了这份仪式感后,孩子会觉得自己说的事情都得到了父母的重视,从而更愿意把成长中的烦恼和困难告诉父母。
马上开学了,相信父母的心里一定有不少话想对孩子说。
既然如此,不如给孩子写封信。
用这种方式给孩子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的同时,也告诉TA们:
“亲爱的孩子,我知道你所面对的世界并不轻松。
作业、考试、人际关系……太多的东西,经常让你感到不知所措。
但别忘了,父母会一直站在你的身后,即使遇到了再大的难题,也要记得先回家,爸爸妈妈会陪你一起面对。”
6、带孩子一起吃顿动员餐
美国教育家莎莉·路易斯在《唤醒孩子的才华》一书中写道:
曾有人研究过哪些因素能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测试上得高分,结果发现:
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等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饭。
所谓仪式感,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
很多时候,不过是在某个特殊的时刻,一家人坐下一起吃顿饭。
开学前,带孩子一起去吃一顿“动员餐”吧。
热气腾腾的饭菜、欢声笑语的氛围、松弛愉快的闲聊……这就是给孩子的新学期加油打气最好的方式。
吃饭时,父母记得关掉手机,和孩子多聊聊关于未来的畅想。
简简单单的一顿饭,就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开学的重视和对自己的期许。
7、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做过一项调查,他发现,生活中,只有3%的人有明确目标。
而另外97%的人,要么目标不清晰,要么根本没目标。
十年后,那3%有目标的人早已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蓝图,闯出了一片天地。
97%没有目标的人,多年来却是虚度年华,一事无成。
有了目标,孩子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所以,开学前,父母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制定新学期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记得帮孩子考察一下,目标是否恰当、明确、具体。
同时,还可以跟孩子讨论下如何将大的目标拆分为具体的执行步骤,以便更好地实现。
8、给孩子准备一份开学礼物
曾看过一部电影,名叫《公民凯恩》。
里面的主角凯恩是个传媒界的大人物,但他始终念念不忘的,却是童年时收到的一只雪橇。
原来,凯恩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给他买过的唯一一份礼物就是一把雪橇,他们还一起给雪橇取了个名字,叫“玫瑰花蕾”。
正是这只雪橇,让凯恩在拮据的生活中体会到了难得的幸福,并拥有了很多欢乐的时光。
所以,哪怕后来功成名就,他脑中深深记得的,还是父亲送的雪橇。
新学期来临之际,请给孩子认真挑选一份礼物吧:
不需要多昂贵,可以是一件白衬衫,可以是孩子提到过的一本书,也可以是一支孩子心心念念的卡片。
如果孩子什么都不缺的话,就送他一些“心意卡券”。
比如,“拥抱一次券”、“周末去游乐场券”、“允许自己偷懒一次”等等。
手握着父母用心准备的礼物,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对新学期充满了期待。
9、提前一天打扫房间、整理书包
是不是时常会这样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的生活一团糟,要怎么去改变?”
美嫺曾看到一个高赞回答这样写道:
“当你陷入苦恼,对眼前的生活一筹莫展时,就去打扫屋子,从最小的事情做起,就是改变的第一步。”
这个道理,对要开学的孩子也同样适用。
开学前,不少孩子会觉得迷茫无措,甚至直呼“好烦”、“痛苦”。
这时,不妨带孩子一起收拾房间,把书上的杂物整理一遍,将上面的玩具、手办、漫画书暂时锁进柜子里;
收拾完屋子后,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整理一下书包,准备好要用的书本和文具。
当房间一点点变得干净、整洁,孩子的情绪也会从躁动不安变得平和淡定。
心理咨询师梅格说过:
“打扫的过程,会刺激内啡肽的产生,这是一种天然的止痛剂,被称为快感荷尔蒙。”
让孩子停止焦虑,就从打扫房间的那一刻开始。
10、穿正装送孩子去学校
电影《奇迹男孩》中,有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男孩奥吉天生面部有缺陷,走到哪都带着一个头盔,不让别人看自己的脸。
然而,随着奥吉渐渐长大,妈妈意识到儿子不能总这样一个人待着,于是决定送他去学校。
可自卑的奥吉,没有勇气踏入学校的大门。
为了赋予儿子力量,奥吉的父母决定一起送他去上学。
奥吉上学的第一天,爸爸特意穿上了崭新的西装,就是为了让儿子铭记这个重要的日子。
也是这份特殊的仪式感,让奥吉战胜了恐惧,走进了学校,走向了这个对他来说陌生又新奇的世界。
管理学上有个“55387”定律,意思是说:
决定一个人第一印象的,55%是外在的穿着、打扮,38%的是肢体语言及语气,而他说话的内容只占7%。
当父母衣着随意、邋里邋遢地送孩子去学校,路上再怎么跟孩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孩子大概率也是不会认真倾听的。
而当父母穿着得体、正式时,孩子自然也会认真过好在学校的每一天。
11、开学前,为什么要给孩子营造仪式感?
教育专家杨鹏教授表示,以仪式的形式开展教育,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合适的场景,让TA们及时转换角色,看到自己的优势,并不断增强自信心。
是啊,仪式感是孩子童年中必不可少的养分。
一个小小仪式,就能在孩子的心里烙下印记,给孩子向上生长的力量,让TA们变得优秀而自律。
以上分享的是今天阅读随笔日志。
我是吴美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亲子教育指导规划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规划师。
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