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闷骚零食,更有企业“闷骚”型营销行为

作者: 老C大话零食 | 来源:发表于2017-08-24 16:52 被阅读10次

    最近蝈蝈又采购了一批零食,用她的话来讲,这是一群低调又闷骚的小东西。老C尝过了,外表很朴素无华,夹心口感很丰满的小零食。

    “闷骚”一词在当今很是流行,意思是指一些人心中极度渴望,可又因某些原因或自身性格做有意无意的克制而故作深沉,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老C把它归类为中性词。这些人往往心里想的很多,也有很强的展示欲,但受自身潜意识的影响而采取所谓“含蓄”战术,到头来也就谈不上展现什么了……

    朋友们看到这儿也许会想:企业的营销策划也有“闷骚”型的吗?老C的回答是:有,而且还为数众多。

    这样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老板或决策层都具备较强的市场观念和危机感,自己对产品和市场的营销策划理念也有相当的理解及掌握,更想通过有效的营销策划方案解决问题,并通过它使自己产品在强手如林的“品牌”世界中争得一席之地……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在经过一个时期稀稀拉拉的“折腾”之后,这些领导者夜深人静自己躺在床上时也许会想:付出的努力不算小,为什么没有获得预期的回报呢?或许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呢?这都是“闷骚”营销行为惹的祸。

    闷骚营销行为具有以下三种典型特征:

    第一、“垃圾桶”型

    在某个阶段,密集召集相关部门开会讨论,对企业现状进行透彻的分析总结,强调“我们必须拿出一套新的市场推广和营销方案,争取在半年之内产品在本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经过N天的市场调查、开会研讨、文案策划等等,最终拿出了从广告创意到终端促销的完整策划文本,并布置相关人员具体落实。

    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成果。

    半个月过去了,财务说做广告的钱还得等等、研发说新品的两种原料还没到位、销售说A市市场物流环节问题很大得先去处理、市场部说我们的方案是不是再完善完善…老板说:得抓紧啊!众人称:是。

    N个月过去了,大家都很忙……

    又N个月过去了,已鲜有人再提及当初的方案。新来的秘书整理资料时发现了那份营销策划文本,问老板:还有用吗?老板:那是很早以前的。于是秘书把它归档到“历史材料”,从此该营销策划文本被彻底的放进了“垃圾桶”……

    第二、“细水长流”型

    每个月的市场和营销会议上,总有人提出新的想法。有广告的,有促销的,有政策的,有新市场开发的、还有渠道调整的……所有这些,很多都是不错的建议和方案。于是老板拍板:在XX晚报登三期广告、下周在XX地区所有超市做B品的促销、从下批货开始给Z代理商的搭件增加2%、找XX策划公司搞一个新品的市场调查...

    如此月复一月,到年终总结时,发现一年来各种方案林林总总不下百个,可销量和利润和去年没啥差别。

    这就是典型的有想法没原则。方案有了,资源用了,可惜没有回报,像新媳妇吃饭,不敢太快,还不能闲着,每次夹一点,一顿饭下来弄个半饱,还累得够呛。

    第三、“消防队”型

    从老板到一线销售人员工作起来踏实肯干,会议和闲聊时也都能高谈阔论,但不形成任何决议,销售业绩也马马虎虎过得去,悠哉悠哉日子尚可。

    忽有一日发现自己的传统地盘被XX品牌给挤掉了多一半的市场空间,老板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待到东方见白时,方案有了!第二天紧急行动:找超市恢复排面的、联系做广告的、布置POP的、招聘临促的、给经销商打气的…一个月下来,失去的空间找回不少,也算将就达到目的。

    第二个月,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似乎在耐心的等待下一场火灾的来临……

    回头算算,这一场“灭火”战斗共动用了公司X万元的积蓄,而且还留下了不少疮痍和隐隐的痛。

    总结起来,闷骚行为实乃企业营销之大忌。它不仅吞噬我们有限的资源,也无法获得我们的目标利益。笔者认为,与其“闷骚”处事,不如堂皇做人。落实到营销行为,就应像李云龙那样去筹划,像李云龙那样去张扬,更应像李云龙那样去打仗:做事绝不憋憋屈屈,精心策划和组织,集中优势的兵力和弹药,亮出宝剑,让它的光芒在敌人和朋友眼中都是一种敬畏,成功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独立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闷骚零食,更有企业“闷骚”型营销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pe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