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负其子而汲者,队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之。今岁凶,民饥,道饿,重其子此疚于队,其可无察邪?故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夫民何常此之有?为者疾,食者众,则岁无丰。
清晨早起读书学习,然后指尖继续敲敲打打,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完成打卡任务。
(首先说了一个例子作打比方,实话实说开始的时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读完品味后也就明白了)
现在若是有一位母亲背着孩子在井边打水,如果不小心把孩子坠掉到井里,那么这位母亲一定会不顾个人安危全力以赴想方设法把孩子从井中救出。今年是百年不遇的灾年(五谷有三不收),饥(五谷不收)年,路上竟然有了饿死的人,出现这种情况比刚才说的孩子坠落入井中要更加严重,谁能忽视这种局面啊?
所以说逢丰收的年景收成好的时候,那么老百姓就仁慈并良善温顺的;逢歉收的年景收成缺的时候,老百姓就吝啬且凶狠逆反的。那些普普通通的底层老百姓哪有什么固定不变的品行啊?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的现象是不正常的,但是另一方面吃饭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就不大可能有丰收之年了啊。
几十岁的年纪,一直生存生活与大好的太平盛世的护佑之下,内心的感恩从不敢忘。尤其是读书有感,仍是深以为然居安思危,应该是每一个读书人的良知底线,权做此时此刻的自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