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记得看过知乎上的一个回答,题目大概是“如何评论《奇葩说》里高晓松和蔡康永的表现”。回答的内容大约是说高晓松是理想主义者,所以他说话永远是在捍卫些什么,比如民主、比如自由。而蔡康永作为一个同性恋经历过艰辛和丑恶,看透了人性,说出来的话总是直达心底,听着也觉得舒服、熨帖。我觉得颇有道理。
高晓松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在他的节目里都有体现。比如《晓松奇谈》有一期是讲80年代的大学校园和校园民谣,那一期叫做《致白衣飘飘的年代》。虽然我只在80年代生活了5个月,但好像有很多共鸣,仿佛我也切切实实地经历过80年代。
写下这篇文章之前,我也许算是个理想主义者,那些捍卫自由、追逐理想的作品总是能够打动我。我还很喜欢许巍的歌,不管是被田震唱火的《执着》,还是《蓝莲花》和《曾经的你》。
我常常想到《幸福来敲门》里那句著名的台词:“You got a dream,you gotta protect it”。即使电影里的父亲穷困潦倒到睡厕所的地步,也依然鼓励他的孩子要有梦想。
我总是不服气,我觉得我可以做得很好很好,我觉得只是时候未到而已。我一直相信,我也有我的诗和远方。
02
近来换了新环境,有些困难如我所料,有些困难出乎意料。按照我以往的做法,我很少跟家人和朋友诉说我的境遇,一来我懒得费口舌,二来他们都有自己的事要忙,也怕给他们添麻烦。
后来我还是决定告诉妈妈,我想既然不能生活在一起,还是要刻意地多些联系。然后妈妈打电话给我,在微信上打大段的字给我,都是安慰和鼓励。我说:“谢谢妈妈”,妈妈发来一句“不客气啦”,还有一个大哭的表情。
这是我妈第一次用这个表情,我想她心里一定很难过,但是又不能帮我做什么,人总要学会自己走路自己解决问题。第二天早上吃馄饨的时候想到这个表情,鼻子一酸就哭了,馄钝的热气嘘到脸上有点闷,但是我却不能抬头透一口气,怕被店里的食客当成异类。
生活从来不会因为你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就会全方位地好转,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要面对的困难。有时候会想,等我解决了眼前的苟且,我就能过上我理想中的生活。可现实情况是,生活中的烦恼总是持续不断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更强大,拥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毕业三年以来,每隔几个月我总会有自己又变得成熟了的错觉,感觉比几个月之前又通透豁达了许多。可一遇到麻烦事情,才知道,我依然很弱,随便一个麻烦就能把我刚建立的成就感击垮。
比起“生活不总是如意的”,我反而觉得“生活总是不如意的”用来形容我更为贴切。当然了,这种极度沮丧的状态并不常见,当我意识到我的想法如此消极的时候,我会自己给自己熬鸡汤。过去的几年里,一直都是在“人生还有希望么?”和“人生是充满希望的!”两种模式之间来回切换。
我很少像今天这样展现我有点忧郁的一面,我并不是变得负能量了,我只是觉得还是要看清现实,你总要知道你的路是什么样的,才能知道选什么车吧!
现在的我还算是个理想主义者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现实中有太多事我改变不了,做好每一件重要的小事才是有意义的。人的格局要大,但是着力点要小。比起是否做一个理想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成长。
很巧的一件事,七年前的今天,我就在我写字的附近看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演唱会。那时候的我没想到七年后会在这里,人生真是妙不可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