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明确学习主题是“读书好比串门——隐身的串门”,本单元重点培养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竹节人》这一篇课文,这一课是一篇精读课文。本课主要写了“我们”当时迷上了竹节人,并且自己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最后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也偷偷玩竹节人的趣事,表现了孩子们甚至老师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带来的心灵的快乐。
这是一篇容易理解的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课文的朗读,掌握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一、 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效果很明显,有以下几点:
1、 从整体把握,分成几部分来把握。
在学习《竹节人》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先看单元导读,在明确学习任务基础上,先自读课文,初步掌握生字,再读课文,能用自己话讲课文所讲的故事,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的课文比较长,为了避免知识体系的混乱,我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的线索,通过“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看到老师偷偷玩竹节人”这样的一条线索,让学生对整个课文内容在心中构建起来。
2、 在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感情。在把握线索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文段,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通过同学们之间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使得他们对本文作者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喜悦与满足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3、 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到文中蕴含的感情的同时,让学生知道带着不同的目的去读,读法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为了完成叫别人制作这种玩具的任务,我们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应该先快速地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地读。
4、在品读文中的经典词语和句子时,我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运用“抓住文中的具体词语和句子,通过联系生活来想象”的方法学习,例如,描写老师没收玩具时“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等词语,将老师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详细地刻画了几个场景,整个过程有详有略,错落有致。
二、成功之处
1.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我在本课中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准确地把握了本课的目标。
2.本课是一篇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而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因此我通过放手让学生分析课文、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与自身童年生活比较,了解体悟作者的感情。
3.通过朗读充满童趣的语言,同学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尤其是分享自己做玩具的环节。男孩子有的说自己摔面包、推铁环、做木头枪等,沉浸在喜悦中。女孩子讲了自己缝布娃娃、做沙包、做毽子等。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孩子说自己去农村玩红薯叶的梗,把梗左掰一下,右掰一下,然后做成项链、手链、耳环。她绘声绘色的描述,让我跟着她陷入童年美好的回忆中。
她的分享得到我表扬之后,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孩子孩子说玩过用狗尾巴草做兔子,有的孩子说她给芭比娃娃做衣服……看到女孩子越说越激烈,男孩子也不甘落后,也纷纷举手发言,叠面包、东西南北中……课堂活跃起来,于是让孩子们分享制作玩具的玩法、步骤等。
课下布置作业,写写自己做玩具的准备、过程,再写写玩具的玩法,最后表达自己对童年幸福生活的美好回忆。
一节课讲下来感觉非常兴奋,很有收获干
![](https://img.haomeiwen.com/i8713318/27d26a6e15261b6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713318/4150860170a0a89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713318/f9bbe1b0d574039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