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这世上最没有门槛的职业,这是上帝赐给每个人的权利,可惜不是每个人天生就会做好父母。自从自己也成为了母亲之后,我就时常焦虑:像所有刚出生的孩子一样,女儿还是一张白纸,我却已经被生活画上各种习惯和性格。我多么害怕自己会把原生家庭中那些糟糕的育儿观念复制黏贴到女儿身上。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说过:
“一想到为人父母,
居然不用考试,
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于是我开始努力自学各种育儿知识,买书、听课,努力更新自己的育儿观念,而其中我最赞同的3个育儿观点包括:
观点1: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会影响孩子们的行为(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经历1:女儿的性格偏内敛,开始时见到生人会躲在妈妈身后,不肯跟妈妈除外的其他人出去玩。于是就时常被其他大人评价为胆小、不勇敢,甚至拿其他外向的孩子来做比较,当着女儿的面说你看看谁谁多勇敢。每次我看到女儿本来因为害怕陌生环境或者陌生人已经产生不安情绪时还被贴上“没胆”的标签,总会替女儿难过和委屈,却也只能抱紧女儿说:没关系的,妈妈在这里。
后来当我在经典育儿书中看到说“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行为”的观点时,简直像黑暗中见到一盏明灯,马上有了方向和信心。于是我开始明确阻止身边大人在女儿面前说她“胆小、没胆、不勇敢”,每次她去到新环境或者见到生人表现出不安情绪时,我会抱着她问:宝贝你是不是因为没来过这里(没见过这个叔叔阿姨)所以有点害怕?女儿每次都会说:是!接着我会说:没关系的,我们多来几次(多见几次)就不会怕了,害怕的话就抱着妈妈。女儿一般自己适应好了环境就会开始自己玩起来或者跟其他小朋友有互动,就算有陌生人在旁边也没那么在意了。现在朋友见到我女儿都说她活泼了很多,女儿也交上了两个好朋友。
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重复老一辈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和方式,自己有积极主动地寻求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不然我和女儿估计现在还深陷痛苦之中。
观点2:帮助孩子认识他们真实的感受。倾听并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回应,亲身“感受”孩子的感受。(来自《解放父母,解放孩子》)
经历2:孩子自己搭乐高积木时几次没能合上就会哭起来,我会跟她说:积木搭不上很着急是不是,没关系的,慢慢来。孩子被抢了玩具扁嘴哭起来,我会说:被抢走了很不开心是不是,我们一起去要回来吧。
观点3:父母也是人,保护家庭,从保护自己开始。(来自《解放父母,解放孩子》)
经历3:孩子哭闹了很久后我会跟她说:妈妈现在头很痛,需要安静一会。孩子不认真吃饭,跑来跑去玩,我就会说:你没有认真吃饭,妈妈现在生气了。孩子在游乐场玩了很久之后还不肯回家我会说:妈妈很累了想回家休息。当我直接跟孩子表达我的感受时,孩子一般都会停止玩闹,或者说:妈妈我们回家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