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454个字,18张图片,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眼睛是心灵之窗!
透过它可以看到四季的变换,看到五彩斑斓的色彩。
一旦当它关上了,诸多的不便之处也悄然出现。
可即便如此,39岁的韩祥美还是笑得很开心,因为他的儿子愿意当她的“眼睛”。
而这一当转眼间就已有10年之久。
从一岁起,小奉智就开始成为母亲的依靠,带着母亲满村满村的转,成为村子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那么小的小孩呀,一路上将所见告诉母亲,担起母亲的信任!
因为有小奉智在,韩祥美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放心,每一个弯都拐得很安心。
即使是早晚照顾母亲,小奉智也没有拉下学习,因为他可是想给像妈妈一样的残疾人治病,立志成为医生的人啊。
小奉智用他稚嫩的双肩担起家中的重担,多么的纯真善良。
可很多人都认为这只是极少的个例。
只因时常映入眼帘的是孩子的恶
2018年12月2日,湖南沅江一名12岁的六年级男童吴某康,连砍母亲20多刀,致其身亡。
可怕的是,他还特别坦然淡定地用母亲的手机跟老师请假,以及回复手机的各种来电和信息。直到有邻居发现报了警之后,他才在警方的质问下说出了这件事,甚至还脱口而出:"我杀的又不是别人,杀的是我妈!学校不可能不让我上学吧!"
杀人还能这么理直气壮吗?难道是因为杀的只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就可以毫无负担?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在同年同月,湖南省衡南县发生起凶杀案,一名13岁嫌疑人在杀害父母后逃离。
因家庭纠纷,男孩用锤子先后将其母亲谭某某、父亲罗某某锤伤后,逃逸现场。而两位伤者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还是因伤势过重,离开了人世。
短短的30天内,接连爆出未成年人杀人案。
不止如此, "13岁男孩在校捅杀12岁同班同学"、"两次偷走父母救命钱,致使母亲含恨而终"、"女童诬告生父性侵"……
多么耸人听闻的新闻啊!
可它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的周围。
它也无一不是在向我们诉说着孩子的"恶"!
因此,有人赞同"人之初,性本恶",认为"善"都是后天被教育、被道德束缚、被法律约束出来的。要不,为什么刚出生的孩子饿了就知道哭?吃饱了就安心的睡了。只要不顺心,孩子就会哭闹,以达到他们的目的。
可就因为这样,就全盘否认孩子的"善"吗?
孩子的"善",远比你想的更多!
有这样一位善良的小男孩,名叫查理。
他获得了一张金券,通过重重考验,最终拒绝了唾手可及的大奖。因为他不愿为了接管工厂而抛弃家人,即使再艰难他也愿意和家人一起努力。
最终,查理的善良也有了好结果。
有人会说,这不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吗?
没错,这的确是。但作品源于生活,谁能说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人呢?
像孙思邈、袁隆平因为从小看到民间疾苦而致力于为社会贡献的名人,这里就不多说了,他们的成绩也有目共睹。
而小编想跟大家讲讲那些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人。
近几年,《变形记》一直备受争议。很多人认为这个节目对于富人家的孩子,只不过是一场不一样的旅行,而对于贫穷大山里的孩子来说,这是一场情感的错位。(城里孩子可能会因此体会到生活的不易,而山区的孩子则可能会体会到社会的炎凉。)
但不可否认,《变形记》还是存在好的一面的。
2008年3月《变形记》第四季第一期《爱在远山》中,有这样一位12岁的小眼睛男孩——罗先旺。
他努力从大山里走出来,最后却又回到了大山。
只因为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他从小就立志当一名老师,帮助其他孩子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他完成了当年的理想,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后,就在贵州当了一名高中老师。
像这样的人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从小立志当一辈子乡村好教师"的杨玲艳,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山里的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健康成长,而她已为此在大山里奋斗了29年!
再比如,由于从小看着自己的兄弟们因痢疾而病死,杨文钦便立下承诺,要为家乡的医疗事业服务终身。1968年,在北京工作7年后,为了一句"改变家乡山区缺医少药面貌"的誓言,杨文钦毅然带着妻子回到了贫困落后的侗乡新晃。
从那时起,杨文钦夫妇开始了扎根村寨,坚守了50年之久,被尊为"侗乡大医"!
大家认识她吗?
2017年退役的女子体操运动员——商春松。
体操训练有多辛苦,想必不用小编多说了。
那大家知道,商春松能够坚持训练,除了其本身性格坚韧能吃苦外,还因为她有一个从小就下好的决定:将来长大了,要帮助父母养哥哥。(商春松的哥哥天生失明。)
商春松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的身影留在了体操会场上。
……
可这样的事例却很少被世人所知,因为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恶意。
人之初,性本善
因为有很多未成年人杀人、偷窃等不好的事件发生,影响了很多人对小孩的看法。
但其实除了这些不好的事例外,更多的善却未被知晓。
有因为弟弟被抢走而立志当警察,只为找弟弟和帮助更多同样遭遇的人;有因为父母生病而立志当医生,只为不再有无助的遗憾和无奈;有因为从小获得帮助而立志投身慈善,只为了帮助更多曾经的自己……
这样的孩子太多太多了。
我们不去想现在立志的孩子以后是否成功了,但最起码,我们应该肯定他们的善!
善恶只是一念之差。
可造成这"一念之差"的原因有很多。
最重要的当然是与孩子相处最接近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老师,也是最初的老师。
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教导着孩子,担当着引导的角色。
孩子本是一张白纸。
他(她)看到的、听到的都会变成五彩的图案出现在"纸"上。
所以如果有黑暗,那么"纸"上将出现墨点。而随着墨点越来越多,孩子被染"黑"了。
本该绚烂的彩纸变了。
不要说孩子坏,只是孩子被"荼毒"了。
不要嫌孩子坏,因为孩子本身也不想的。
不要将自己的思想,强硬地传递给孩子,尊重孩子的梦想和追求。
想想看,如果因为自己觉得现在医闹太多,不相让孩子当医生,以后生病了谁看病?
想想看,如果因为自己认为当警察太危险,不想让孩子当警察,以后社会秩序谁管?
想想看,如果因为自己认为当老师没出息,不想让孩子当教师,以后谁来教授知识?
……
孩子的梦想,应该用心去守护,而不是认为对其好去干预。
也许你的干预,已经造成了孩子的困扰!
为了孩子好,就请用心去感受孩子到底要什么,而不是所谓的"拨乱反正"!
生而善良,请不要给孩子加上太多的负担,压弯了孩子的人生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