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早上睁开眼睛就看手机的习惯?
是不是看看微信,翻翻朋友圈,无意识间刷刷短视频?
我有这样的习惯。这些动作不知不觉就会消耗掉三四十分钟的时间,这是一天中最宝贵,头脑最清醒的时间 。
过后回想,很多时候记不起自己都看了哪些内容,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对自己有什么帮助?
我经常是这样状态。
这样状态不好 。意识到这一点,我想改变一下。主要从以下两点开始改变 :
一是阅读内容改变。既然早上看手机的习惯不好改变,那就阅读一些有意义的内容。
可是,很快我发现,这个也不容易改变,还是会经常性无意识地刷一些无意义的内容 。
二是养成阅读后反思的习惯。
既然阅读内容不易改变,那就阅读后再回顾一下,思考一下阅读内容的意义,自己的收获是什么。
今早上,我睁开眼翻看了两篇公众号,第一篇是什么,一点想不起来。
第二篇因为刚刚看完,还记得。看的是李月亮公众号里的一篇推文。还是热点文。现在最热的点就是人教版教材的插图被批判了。

作者首先说明自己的观点,不赞同不分青红皂白批判的态度。接着讲了多年前人教版一套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教材,是顶尖的创作团队历经9年时间编写的。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这套教材的科学性和有意义性 。
但这套教材还是被网友们断章取义的言论在互联网上发酵,引起公愤,致使这套珍贵教材下架。至今找不到一本。
作者还介绍了这套教材的主编人,一位研究儿童性教育30年的教授,她曾经用自己的工资垫资出版,也没有逃过互联网不分青红皂白的喷子们 。
我是快速看完这篇文章的,没有逐字逐句用心读 。记住了以上这些信息。
自己的感受是,首先是这篇文章的取材角度,当大家都跟着热点跑时,她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不赞成一概而论 。
其次,文章用大量篇幅说性教育的教材,增加我的知识含量,我只知道儿童性教育很重要,并不知道还有这样一套教材 ,经历过这样的命运。
第三,从文章中可以感受到这套教材下架是因为互联网的喷子们。学校顶不住舆论压力被迫退回教材。
先不说这是不是背后的真正原因,假设是真正原因,乌合之众的力量真可怕。
说了这么多,我到底要表达什么呢?不是对这篇文章的回顾和反思,而是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回顾和反思,对照一下自己早上阅读的习惯,从哪个点开始做比较好。
第一点我试过了,不好改。
现在能做到的是第二点,看过一些碎片内容后做一个回顾和反思,输出自己的思考。
按照习惯养成的科学方法,应该是第一点比较容易做到,不改变时间和动作,只是替换一下阅读内容。第二点是新增加了另一个习惯养成,养成思考和输出的习惯,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这点对于我来说好似更容易一些。
这是为什么呢?留下思考,再去阅读习惯养成类书籍,找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