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当我们谈论大学教育的时候,谈论的是什么

当我们谈论大学教育的时候,谈论的是什么

作者: missariel77 | 来源:发表于2018-05-13 17:56 被阅读0次
    当我们谈论大学教育的时候,谈论的是什么

    吐槽教育制度的人很多,给出解决办法的人很少。威廉·德雷谢维奇算是一个,虽然他发牢骚的对象是美国的教育制度,就冲这一点责任感,《优秀的绵羊》也值得一读。

    关于“那些头顶光环的年轻人”

    书中提到典型的名校生“双修专业、擅长体育、会乐器、懂外语,参加世界某贫穷地区组织的援助项目,同时发展个人爱好。”嗯,这说的不就是我嘛(才怪),优点没啥相像的,毛病倒是一毛一样。我07年进入大学,从偏远的大西北来到繁华的魔都。虽然不是“复交”二杰,也是个不错的985、211了,暂且舔着脸称自己为“名校生”。读大学之前,不管是父母、老师还是周边的小伙伴,目标非常地明确——考上大学,仿佛考上大学就是了教育的终极目标。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威廉说“大学给予了学生们自己决策的权利和自由,这种突如其来的自由需要的是强大的自理、自立和自控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并未对此做好充足的准备。”确实是这样的,从一天10来个小时趴在课桌前的紧张高中到一早上可以没课睡到自然醒的大学,落差非常大。一方面心安理得地睡得开心,一方面暗暗迷茫,寒窗苦读这么多年就是为了来这里睡觉?想要努力却不知道努力的方向,看似很多机会对你张开了手臂,然而并不知道有什么意义。一年后我转了专业,由于是学校里的王牌专业,基本上聚集了学校里最优秀的一群人,所学的科目和之前完全不同,美感、艺术这些没有评判标准又必须学习的课程让我很焦虑而不知所措,“环顾四周,倍感他人比自己聪明。”入学初期又都是以大课为主,老师无法顾及每个人的进度,看着大家游刃有余,而自己愚蠢地无法从老师的专业术语中悟出“真理”。以至于我很长一段时间觉得,建筑是一门全靠忽悠的课程,用“透明感”、“材质”、“场所”等词汇组成一段云里雾里的表述,无法让人一下子就理解,你的设计就很牛了。(现在回想大学,这样错误的认知让我至少有2年的时间过得非常痛苦和没有方向)

    另外一点深感赞同的是“无法承受失败”。威廉在书中指出,在选择职业时,“学生的最根本动机并非个人欲望,而是一种行为惯性,是在大学之前以及大学期间所形成的生活、做事和思考的惯性。”精英学生们出于安全感和以前教育的路径依赖,往往有从众心理,选择大众趋之若鹜的热门专业,比如说金融和咨询行业,通过得到竞争激烈的热门专业的入场券来证明自己的聪慧和成功。很少尝试其他的行业和职业道路,害怕自己不成功,因为那样会对不起自己名校的文凭。我曾经和一位本专业的同学聊起过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他说“因为不想浪费分数”。我则是因为高中时期的一个执念,懵懵懂懂觉得自己一定要念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的人都非常牛,我要成为其中一员。抱着这样的想法,并不是一个出于理性的选择。父母觉得,这个专业应该出来好就业,收入不错,也就默许了我的选择。

    大学的使命和博雅教育的意义

    工作之后,想起我6年糊里糊涂的本科生活,总隐隐地觉得我并未接受到我想接受的教育,或者说学校所提供的教育和我想得到的是脱节的。大学应该教会我们什么呢?它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威廉在书中给出了答案“把青少年转变成成人”。我对这点深感赞同,也是深觉得自己缺失的部分。“把青少年转变成成人”包含2个方面,一个是学会思考。威廉提出“真正的教育的首要责任是教会人类把自己从以讹传讹所形成的常识中解救出来。”这就意味着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身边任何事物,不自以为是,不妄下评论。对于信息大爆炸的今天而言,学会独立思考真的非常重要,而我上的大学则更多教授的是应用型的知识和能力,或者是教授们的丰富经验。目标是为了帮助你在毕业后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者,而不是一个积极思考的人。这一点真的很遗憾。当我毕业之后更加意识到之前是多么被“常识”所局限,以及人们是多么的人云亦云。理论上来说,一个人是完全可以依赖自己学会思考的,但是如果在大学时有这样一个导师来帮助你,锻炼思维的敏锐和精确,那会更加接近教育的本质。这也是威廉在书中推崇博雅教育的原因之一,“博雅教育的终极目标并非实用主义,而是培养你超越空间和时间来思考问题、不受工作性质所限制的能力。”

    另外,博雅教育“关注的是……构建一个健康的、有创造力的、自由的自己。” 通过向前人借鉴智慧,在艺术和文学中寻找指引和共鸣。“艺术的魅力在于,它带我们去了远方,但让我们感受到回到了家。”这又和另外一点大学的使命非常相关,帮助学生寻找自我。这一点真的很难,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热情所在。威廉提出要从“自我了解”入手,“我们各自拥有某些特此,但是只是某些。了解自我的重要一部分是了解自己具备什么。”寻找自己的热爱,选择做一些自发纯粹的事情,即使没有外在奖励你也会选择做的事情,可以废寝忘食地专注去做的事情,。他说“在满足基础物质条件之上,一个人的幸福感来自健康的社交圈以及从事有意义的工作。”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职业这一点在美国可能更容易实现,“作为一个国家,以任何标准来衡量,美国仍旧是强大的国度。生活在这个地方,我们获得了一个比致富更加稀缺也更加难能可贵的机会:一次可以选择不追求财富的机会。讲得更具体些,在美国,我们有机会找到人生目的,拥抱自己的使命,同时依旧生活得很体面。”在中国,虽然当下的,特别是奋斗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但是我相信在自媒体越来越发达和成熟的信息时代,拥有一技之长的人会有更多依靠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赚到体面生活的机会。相比而言更需要担心的是:万一筋疲力尽地寻找了,最终只发现了自己没有热爱,全面平庸,可怎么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们谈论大学教育的时候,谈论的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wl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