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506118/726da8b45e228575.jpg)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解释一:孔子说:“百姓如果赞同某件事,那就让他们去执行;如果他们因为不理解而不愿意执行,那就要向百姓解释清楚。”
解释二:孔子说:“百姓啊,让他们干活就行了,无需跟他们解释每件事背后的意义。”
解释三:孔子说:“老百姓啊,让他们干活是可以的,让他们都理解行为背后的意义,那可就难了。”
古书没有标点符号这件事,的确很让人头痛。这句话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的话,那么孔子就是政权独裁的帮凶了。但如果是按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不一样了,就变成“老百姓可以听指挥的话用就好了,如果老百姓现在不听话,不愿意按照你说的做,那就教他,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明白。”这就符合孔子的教育家的身份了。
但樊登老师认为,以上解释都各有可取之处,但个人更倾向于解释三,即:这只是孔子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句对现状的感慨罢了。这句话很有可能描述的是一种现状,而非一种策略。
因为作为一种策略去理解的话,就显示出了一个人内心的阴暗了。而孔子一辈子所作的事儿,就没有这样的思想,因为孔子无论谁,只要愿意学,他就愿意教。不会存在“无需让他们理解行为背后的意义”这种思想。也只能够是孔子在教了一辈子之后,发出了的感慨,“要下个让他们都理解行为背后的意义,真的太难了”。
而且,如果政府无论做什么事都让老百姓理解并接受的话,那结果很可能就是“筑室道谋,三年不成”了,到最后这件事儿就干不成了。所以,社会上每个人都懂“礼”都按照“礼”来做事,这本身就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而且也很有可能社会的效率反而变低。
所以,这句话很可能就是孔子的一个感慨,说: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想要让大家都明白,很难,但是要号召大家一起做事儿,这事儿还是可以做的到的。2500年之后的今天,亦是如此。
这也让我明白了,不要太过于理想化,太理想化的世界没有“狼性”,太过于理想化的社会讲的道理太多,人们不可能都明白,让大家都明白了之后再去做这件事,很可能根本就做不成。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抱怨这个社会?只是我们自己还没懂罢了。不去追赶这个社会,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抛弃。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孔子说:“崇尚勇猛而讨厌贫困的人,很容易犯上作乱;没有仁爱之心、容易过分怨恨他人的人,也很容易犯上作乱。”
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由善意铺成的。邪恶的产生也往往源自于“想要消灭邪恶”。所以,我们如果真的想要“消灭邪恶”,要知道,有法律、有程序、有正义,这很重要,而不要以暴制暴。只有法律、程序和正义才能够真正地保护我们。
例如,网络暴力。如果你不喜欢他,可以不再联系不再理他,但不要做过分的事,不要自己先犯法,不要自己先陷入不仁不义。更不要自己去做一些让社会变得更动荡的事情,我们自己要保持清醒和理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