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尚未读书,唐诗开蒙。五十年后,哥哥教我读唐诗,背唐诗的情景时不时在脑海浮现。在求学、工作、结婚、生子这么瞎忙碌转了一大圈之后,又回到原点,再读唐诗,重回最爱。说唐诗是我的最爱,并非矫情,也并非言不由衷。虽然四十年间,基本上“遗忘”了她,爱她的心被人间烟火熏得面目全非,甚至她也疑惑:既然那么爱入骨髓,为什么四十年不来看我,杳无音信呢?是叶公好龙吧?其实不然!四十年,就人生而言不短了,人生大概就两个四十年吧?四十年不闻不问,叫人如何信服!不过,“不闻不问”不等于不爱,就像年少时生命中“飞过”的美丽女孩,虽然不能在一起,留下遗憾,至今也没联系,但不等于彻底遗忘一样。只是未找到合适时机,若鬼使神差又碰到一起了,说不定激情燃烧,同床共枕呢!女孩大概不会因阴差阳错而邂逅了,但唐诗确实可以再读,不为别的,就为“旧爱”,了却宿愿。

“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原只是普通的山,结果有凤凰来了,引百鸟朝凤,那山犹如明星荟萃,星光熠熠,光环笼罩,神秘莫测,于是就叫凤凰山,山上有一台,就叫凤凰台吧。江宁又叫台城、建邺、建康、石头城等,还叫金陵,现叫南京,我以为叫金陵最妙,为啥改叫南京呢?从前看过一部唐人写的小说《金陵春梦》,是关于蒋介石如何起家,如何辉煌,如何败退台湾的,叫人看得欲罢不能,煞是好看。看什么呢?主要是章回体小说,每章的标题概括了这章内容,起画龙点晴的作用。因为看中国古典小说(也包括演义之类)看多了,所以特别偏爱章回体长篇小说。看《金陵春梦》也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金陵是六朝古都,主要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后来还有南唐、明、太平天国和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史称“六朝胜地,十代都会”。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名满天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传唱千古。“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做皇帝非常失败,窝囊透顶,但作词却是顶呱呱,千古一词帝。正应了那句:上帝关上一扇门时,就会为你开一扇窗。
凭吊六朝古迹的咏史怀古诗多如牛毛,唐代诗人又特别多,比现在的所谓专家多多了!所以凭吊的精品诗也比较多。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也赫赫有名,人们耳熟能详。唐代另一位诗人韦庄在《台城》里说:“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据说蒋介石在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1948年同其黄埔学生陈明仁同游南京玄武湖时,江雨霏霏,柳树成荫,就问陈明仁你知道凭吊古城南京的著名古诗有哪些?陈明仁一介武夫,自然一问三不知,于是蒋介石就吟了韦庄这首诗。蒋介石面对不容乐观的战局忧心忡忡,面对江雨霏霏,烟笼十里,能不像韦庄一样无限伤感么?只怕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了!只怕是“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了!194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人民解放军已是“横扫千军如卷席”,蒋介石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一败涂地,他已经有江山换主的隐隐担忧,所以对爱将说了这首诗,意思是我们要奋起奋斗,可不要做历史上像东晋、宋、齐、梁、陈等换马灯一样的短命皇朝啊!但历史却是浩浩汤汤,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已是不可逆转。
蒋介石说了韦庄的诗,为什么不说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呢?按说这首诗应该比韦庄的《台城》成就高。虽然两者写诗的初衷、用意、手法异曲同工,但就通俗、音韵、上口、深邃而言还是有细微区别,格局和大气还是有高下之分。同是凭吊,但李白有神话传说,而且“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就非常雄伟壮阔了!金陵的地形地貌据说有“虎踞龙盘”之说,氤氲着帝王气息,江水中的白鹭洲郁郁葱葱,三座山烟雾缭绕,若隐若现,可见其景色优美,钟灵毓秀!但就是这样一个有帝王之气的六朝繁华哪去呢?现在怎么成了“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呢?原因何在?大概就是“浮云蔽日”吧?浮云其实不只是唐代才有,哪朝哪代都有。当然,朝代更替,兴也快,亡也快,原因复杂,一言难尽。李白认为“总为浮云能蔽日”,那是他的观点,不能代表全部。以封建社会那腐朽没落的、皇权至高无上的制度而言,灭亡是迟早的事,即便提拔重用才华横溢的李白也没辙,也是白搭。就像太平天国从广西金田起事,大军一路向北,摧枯拉朽,所向披靡,攻武汉,占南京,不费吹灰之力。打得清庭无还手招架之力,即便曾国藩领湘军浴血奋战也无济于事。但为什么十多年之后就金陵城破,烟消云散了呢?就因为腐败,江山未稳,清庭未亡,但以天王洪秀全为首的一班王却过上了穷奢极欲的帝王生活,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就可以安享奢靡享乐,被秦淮河的十里胭脂彻底毁了。所以说过去那些朝代,那些繁华倏忽落幕,再正常不过。“凤去台空江自流”是历史的必然,滔滔江水如同亘古不变的月亮,见证了多少盛衰荣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