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技能也敬重自己的技能的人,内心自有一份清高,再怎么样也差不到哪儿去。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天台上的暖阳和呼啸而过的大风,真是初冬的标配。
实在忍受不住冷风的吹拂,我从天台下来回到宿舍,翻看秋微微信公众号里的历史推送文章。
秋微是我喜欢的为数不多的情感类作家,从《莫失莫忘》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她以她成人的理性眼光和渊博知识打造出来的看透世事的睿智给曾经一度矛盾挣扎的我很多个黑夜的光明。
上面那段话是她在《有人这样努力令人感到光荣》这篇文章里写到的,之前看的时候没有产生很多共鸣。现在细细想来深有‘“一拍即合”之感。(可能是最近太闲了才会想东想西)
大一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很差,嗯,以现在的水平来看确实是很差了,专业成绩班级25名以后,综合成绩更是一塌糊涂,在31名往后。当然,没有很多后悔,毕竟那时也在忙自己喜欢的事情。
每年学校都会有一些贫困生名额,我大一的时候因有事耽误了没有申请,所以大二的时候就决定申请看看。
上交申请书的前一天晚上宿舍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姑娘,就叫她A吧。我当时在写申请书,那姑娘走过来看到我在写就随口问:你要申请啊?
我没在意她的神情头也没抬就说:是啊,毕竟我家里条件不是太好,就想着申请看看嘛。能申请上自然是好,申请不上就算了呗。
她说,我懒得申请,再说了,你想要得到资助我觉得应该寄希望于好好学习把成绩提起来啊,凭经济条件不好得助学金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我有些尴尬,就说,是的是的,我只是试试。
第二天交申请书时我发现其实那个姑娘也交了。
那一刻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滋味,五味杂陈吧,有气愤,有难堪,有被欺骗和忽悠的感觉。甚至在想怎么会有这么有心机的人。
从那以后,我发誓要好好学习,要拿奖学金,要让那些看不起统统远离。
后来我申请上了,那姑娘没有。
后来我的学习成绩提起来了,在班级名列前茅,那姑娘没有。
后来我可以凭借成绩心安理得地拿钱,那姑娘没有。
自然不是胜利后的嘲笑,只是成功后的对自己的欣慰。
学习成绩提起来之后我有了更大的学习动力,没事的时候就去图书馆充电,经常不在宿舍了。即使不学习也会待在图书馆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
随之而来的困扰也来了。
很多次,我从外面回来,另一和我比较亲近的姑娘(叫她B吧)就会问我哪儿去了,上面提到的姑娘总会在我回答之前插嘴说,肯定是学习去了呗。
语气之轻蔑和不屑嫉妒,每每让我不知如何应对。
我不是一个喜欢和别人争什么的人,所以一向对身边人取得的成绩抱以极大地祝福,对别人的努力抱以极大地赞赏,所以这样的场景让我极度厌恶极度轻视。
后来因为取得很多她们没有取得的成绩也同样迎来了嫉妒,所以更加对这些东西谨慎起来,尽量不提及任何关于自己取得的成就。就暂且叫做成就吧,虽然不是什么伟大的成就,但在我有限的经历中也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
思绪爆发在前两天,我在图书馆刷网课,晚上回到宿舍,不知怎么提到天气,我随口问今天下雨了吗,姑娘B惊讶我居然不知道今天下过雨了,A立即抢说她肯定一天都待在图书馆搞学习啊。
经历太多次这样的场面反而有些司空见惯了,没有解释,没有反驳。
对于身边朋友的取舍趋近秋微的交友之道成为自然而然的事。
努力拥抱自己的内心就好,不艳羡,不嫉妒我们确实还年轻,一二十岁嘛,热热闹闹的就好了,考虑那么多干嘛?
可于我看来,和有一技之长的人交往实在是明智之举。
有一技之长不代表一定要拥有一个什么技能,或者说有一种能让你今后得以依靠他的资源。
一技之长是一个抽象化的东西,它可以是一种能力,更可以是一个爱好,还可以是其本人为之骄傲和不断追求的东西,即使是一个喜欢打游戏的人,他有为之专一的东西,他顾不得别人,更别提去嫉妒了。
之前看《海上钢琴师》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1900看起来对什么都不在乎,为什么总有同学说我看起来对什么都不在乎,近段时间确实有顿悟之感。
因为有所专注。
1900有他热爱的钢琴和音乐,我有我热爱的书籍和文学。
1900没有时间去关心本身以外的世界怎么了,我也是。
生命有限,我只觉自己知识的浅薄,只觉时间的短暂和迅疾。
我希望我们,所有和我一样处于一二十岁这样一个美好年华的人,都能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成为有所专注的人,不焦躁,不羡慕,更不嫉妒。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喜欢的人。
我也在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