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性“两会”已经结束了,会议中谈的比较多的是“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而与民生相关的话题也不少,其中之一便是关于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报告中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相当于把之前所谓2024年不提高养老金的流言否定了,也让全国城乡约1.7亿的退休人员吃了一个定心丸。
比较而言,“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这一条值得关注。为什么?因为2024年增加20元,相对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中基础养老金水平最低的云南省103元,增加幅度达到了19.4%,不能说力度不大。
增加20元,对于在职职工而言,或许没有感觉,尤其是对那些一杯奶茶或一杯咖啡就20元的年轻人来说,更是毛毛雨,甚至对城镇退休人员来说,也一点都不稀罕。但是,对于农民就不一样了。
下面这个图是2023年各地城乡居民(实际上就是农民)基础养老金水平。最高的是上海,达到1400元,处于遥遥领先水平,第二名的北京市相当于上海市的三分之二,落差比较大,而第三名的天津市更是只有北京市的三分之一,后面依次是藏、琼、粤、青、苏、浙、宁,基本上是东南沿海和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在185-245元/月之间。其他省份,则在103-185元/月之间。如此看来,上下落差接近14倍。可以预期,今年增加20元/月后,可望缩小这种差距。

咱们内地的农民养老金是从2009年开始发放的,现在已经执行了15年。在2009年,养老金最低标准是每人每月55元。到了2023年,达到每人每月103元。换言之,在部分地方,15中年均每年增加3元出头一点点,当然,有些地方增加幅度大一点,甚至实际养老金水平与部分地方城镇退休人员的基础养老金相差无几了。因此,对于100多元的老农民来说,今年一下子涨20元,力度是比较大的。需要知道,2022年、2023年,城镇职工养老金增幅分别只有4%和3.8%。
我哥属虎的,之前一直在武汉倒腾,也没有想到缴社保,现在年过花甲了,只能在老家领养老金。年前我回老家,他们说起来,才知道我哥现在领的养老金加起来一个月146元。今年加个20元,这点钱虽然派不了大用处,但有总比没有强。他也知道这点钱不管用,所以目前继续在武汉一个小区做保-安工作,基本上是值夜班,也没有什么假期,还是比较辛苦的。没办法,谋生嘛,讨生活嘛。如果回去种地,已经没有什么地可种,再说,这个年纪干重体力活也是力有不逮了。突然想起母亲在世的时候说起我哥,说他像鸡子一样,“啄一口,才吃一口”,其实大多数老农民何尝不是如此呢?
三弟属羊的,没有几年也将到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如果他一直是在家里种地,或者虽然出去打工了但也像有些打工的不缴纳社保乃至退保,那几年后回老家领养老金估计也难以超过200元/月。他在宁波打工估计超过二十年了,刚开始没有那个意识,以为干几年就回去了,没有缴社保,后来才醒悟过来,迄今大概已经缴了13年。这两年由于种种原因,厂子里订单不怎么多,据他说,年前有三个月就基本上歇在家里,收入也从高峰时的万儿八千降到了两千多,厂子今后怎么样也不清楚,但他就认定了一点,就是哪怕没有活干也要守在那里,为的是凑满15年,争取以后在浙江领取养老金。按照浙江的社平工资,按照城镇职工退休,那一年两千多的养老金应该会有,这就比回老家领取农民养老金就强多了。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些年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往往年还没有过完就急匆匆出门继续讨生活去了,因为守着那几亩薄田,实在是僧多粥少,入不敷出。
属鸡的四弟一家人,其他人都在外面打工,就他一直在老家种地,七弄八弄,手头凑了四十亩左右的地。平时就他一个人干,还是体力活,也年过半百的人了,现在还做了并村后原来两个生产队的队长,还负责一个区域的保洁工作,其辛苦可想而知。年前告诉我去年一年的收成,说“吃了,喝了,情赶了,开销去了,还落了四万不到”,这个净收入相当于每个月3000元了,听他那口气,似乎满意度比较高。再有四五年,他也是花甲老人了,能不能继续如此高强度地干下去,恐怕是个未知数。其实,干农活不来钱,一斤白鱼在春节前才7元一斤,一斤泥鳅也只有13元,平时养小龙虾也得看时机,至于粮食、棉花、油菜等还得看老天的脸色,弄得不好可能就赔了。
对于老人而言,只有“手中有粮”才能做到“心中不慌”。倒也不是说子女不孝顺,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本来就工作、生活压力大,有时候自顾不暇,所以,农村里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即使七老八十了,只要走得动,就还得到田里转一转,也是尽可能做到自食其力,直到完全做不动为止。
有道是,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差不多占20%以上了,今后这个比例可能更高。怎么养老,就是一个大问题。对于农村老人,更是一个问题。老年人的衣食住行,还有就医,都涉及社会、集体和家庭的投入。但愿,农村的老人也有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