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乐圈婚姻育儿书文驿站
姚晨崩溃痛哭:看不透这一点,你永远走不出原生家庭的深渊

姚晨崩溃痛哭:看不透这一点,你永远走不出原生家庭的深渊

作者: 心之助卢悦 | 来源:发表于2019-03-13 11:28 被阅读756次

                                                                                                               文 | 卢悦

    引文:原生家庭里,没有谁是幸存者

    最近,《都挺好》这部剧大火。

    这部家庭剧在豆瓣评分8.5,说的是苏家三兄妹的成长史,揭露了中国式原生家庭最可怕的潜规则:

    所有的爱和恨,都是一场暗暗计算的买卖。

    如果你对这部戏的理解只是“重男轻女”对中国女人伤害太大,父母皆祸害这样的层面的话,那么其实你还不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恨。

    苏家有四间房。

    苏家父母是这么分配房子的。

    一间卖了供大儿子留学,

    剩下两间卖了供二儿子找工作、买房结婚。

    女儿呢?

    什么都没有。

    二哥可以拿着父母2000元血汗钱旅游,但女儿却连1000元清华考试辅导班的钱,母亲都不给。不给也就罢了,还要说如此伤人的话。原本有希望考上清华的她,被妈妈以“家里穷”为由,去了学费全免的师范大学。

    尤其是姚晨那场哭戏,更是上了热搜,牵动了无数女人的心。

    她回来奔丧,但因为公司有急事,就临时从母亲的葬礼离开,结果被二哥大骂。

    她只能把车停在路边,痛哭失声。

    很多人都为小妹鸣不平。

    但我觉得其实不必。

    其实苏家三兄妹,都深深中了原生家庭的毒,没有谁是幸存者。

    因为一份付出,是否是真正的爱,不是由付出者决定,而是由接受者决定。

    从人格的成熟来评判,苏家三兄妹人人都有致命伤:

    老大爱面子到病态,说大话不留后路,事业失败,婚姻几乎破产;

    老二啃老,吸光家产,一事无成;

    小妹情感冷漠,是家庭的边缘者。

    他们的经历,再次验证了心理学的一个道理:

    爱的多少,根本不能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幸福,决定孩子真正幸福的,是父母的人格是否成熟。

    父母的投射,决定了孩子一生的主题

    什么叫成熟的人格?

    简而言之,就是你是否能用最好的方式处理原生家庭的伤痛。

    比如苏母,出生于“重男轻女”的家庭,她很有能力,但从未得到父母的肯定。

    长大后,她一边照顾者无能的弟弟,一边忍受着被人看不起懒惰的丈夫,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现在问题出来了。

    苏母最渴望的是什么?

    看看她两个儿子就知道了。

    吃饭的时候,她把两个鸡腿,都分别给了两个儿子,而对女儿则报以白眼。

    这两个儿子,一个寄托了她的价值需要,一个寄托了她的情感需要。

    一个是为了给她挣面子,让她觉得自己人生并不失败;

    一个是成为她的小棉袄,让她觉得有情感支持。

    那么女儿呢?

    女儿负责成为她的垃圾桶。

    其实她的三个儿女就是她内心的三个碎片。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得到的爱是足够好的,她的心就不会碎。

    但如果从小到大得到的爱是带着毒,有刺的,她的心就会分裂成碎片。

    曾经有一个节目《不可说》,邀请了几十个选择丁克家庭的80后。

    说起不生孩子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原生家庭,让他们没有信心去做父母了。

    有人说:

    小时候我妈让我听音乐,贝多芬的《月光曲》,问我听完以后,会联想到什么画面。

    我说出来的,跟书上注解是不一样的。

    我妈第一反应就是,特别绝对直接的跟我说,你不对。

    当时我就不太敢说自己的想法了。

    长大后,也不敢在人群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吧。

    没有打没有骂,但更可怕的是你必须猜到我的想法,如果和我的想法不一样,你就必须清洗掉你自己。

    这个孩子可以跟妈妈说:“我就是这么想的,你不能说我有错,一万个人有一万个想法!”

    为什么她没有说?

    因为她尝试过,然后一万次被母亲打压,如果她再坚持下去,就要面临着失去母亲的欢心的危险。

    在失去爱和坚持自我之间,所有孩子都会选择前者。

    于是很多孩子就必须把自己的心掰成碎片,绝对否认“自我”的存在。

    就像苏母那样,她忘记了,其实自己作为一个女人,也可以有成就的,这些价值是可以自己拥有的。

    但是她绝对不能这么想,因为她不敢离开父母的世界,父母告诉她:你作为一个女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培养出一个出色的儿子,其他的,都毫无价值。

    她必须认同父母的观点,因为不认同,就意味着成为精神的孤儿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典型的原生家庭创伤的传承:

    当我们受到原生家庭伤害,必须把自己分裂成碎片的时候,我们就不再寻求自我的整合,而到处寻找“碎片的容器”。

    比如男人找到的是工作,女人找到的是丈夫或者孩子。

    换句话说,他们选择了外求。

    有意思的是,为什么苏母没有选择一个伟大的丈夫呢?

    为什么她要选一个loser老公呢?

    因为她对男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她渴望拥有男人的一切价值感,荣耀感;另一方面,她又痛恨男权社会剥夺了她作为女人,作为人的一切。

    所以她会成为弟弟和丈夫的照顾者,一方面她其实在否定父母“重男轻女”的观念,一方面当她生出了带着自己基因的儿子以后,她终于实现了愿望——我希望成为一个男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所有的爱!

    你看到了吧,当爱和恨都是分裂的时候,它同时也是纠缠着。

    一个对男人羡慕嫉妒恨的母亲,对孩子的所有养育,都是有毒的。

    这样的父母对孩子就是两种伤害。

    一种伤害叫捧杀,

    一种伤害叫棒杀。

    苏老大担任了为母亲争得所有荣耀的任务,如果他无法为母亲挣得面子呢?他绝对不会相信母亲会说:没关系,你做什么妈妈都为你骄傲。

    苏老二呢,承担了母亲的棉袄功能,他无法超越学霸哥哥,就只能活成母亲的小伴侣,如果他想要追求自己的价值感,远离母亲,不做家里蹲呢?他同样会害怕失去母亲的欢心。

    苏小妹呢?她承载的是母亲对自己所有的不接纳。但是,作为一个高中生,她居然有力量跟家里的掌控者分庭抗礼地抗议,这说明其实母亲在暗暗支持她人格的独立,她在人格觉醒方面比自己的两个兄弟来得格外早。

    最有意思的是,在剧中,苏小妹是家里人格最成熟的儿女。

    为什么得到的爱最少,最后她却最成熟?

    你不知道你的父母在偷偷地恨你和爱你

    其实父母对儿女真正的爱,往往都是一种潜规则。

    能看见的,其实都不是爱,看不见的,才是爱。

    比如一个小孩在幼儿园打了其他小朋友。

    母亲说:“这孩子现在就这么厉害,以后怎么办啊!”

    孩子听到这句话抬头看母亲。

    母亲的眼神决定了孩子如何理解这句话,而非她的言语。

    如果母亲的眼神是带着焦虑的,那么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要控制,因为连强大的妈妈都害怕的事儿,我以后要少做。

    如果母亲的眼神是带着得意的,那么孩子就明白,母亲跟朋友这么说,只是谦虚,其实是赞扬我很强,以后谁也欺负不了我,只有我欺负别人。

    说到这里你就明白了。

    苏母对儿子表面是爱,但隐藏的是对男人的恨。

    对女儿表面是无视,但隐藏着是对不得不牺牲作为女人的自我的痛。

    我有一个来访者,他很困惑,不明白小时候父母很爱他,但长大以后他和父母越来越疏远。

    父母对他很气很怨,但他就是没法和父母亲近,直到最后父母纷纷离世。

    记得母亲突然去世的时候,还是第二天护工上班才发现的。

    他姐姐痛斥他这么多年对父母如此疏远:为什么父母给你这么多爱,你却如此薄情?

    他也不明白。

    我让他想象着在天堂,自己和父母见面的场景。

    他忽然痛哭失声:爸爸妈妈,你们不知道,这么多年来我一事无成,就是害怕看到我一旦成功了,你们脸上露出的微笑。我最大的痛苦是,我不知道我做的一切是为了满足你们的需要,还是我自己想要的!

    所以我恨你们,让我失去了自己,我一直都做你们心中的乖孩子,我一直都在满足你们,所以只要靠近你们,我就觉得自己没了。所以我只有远离你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明白:

    爱和恨也是分正和负的。

    正和负的区分,就在于父母是否能自我消化,是整合的还是分裂的。

    爱可以是琼浆,也可以是毒药。

    恨可以是力量,也可以是伤害。

    就像苏母,她一生都无法爱自己,所以就会把自己分成三个部分,和孩子形成了“恶性共生”,三个孩子都必须牺牲掉完整的自我,扮演她内心的三个角色。

    但是,如果你的人生走得足够长,你就会发现,其实你能活到今天,一定是因为父母给了你一样人生最宝贵的东西,而作为代价,你要必须为这个珍贵的东西付款。

    大儿子得到了价值感,但必须面对生命的空虚;

    二儿子得到了情感,但必须解决独立的焦虑;

    小女儿得到了人格的独立,但必须面对不被爱的哀伤。

    而作为儿女的,只有两个选择,是继续背负着父母未解决的恩怨,继续传承给自己的孩子,还是让这些恩怨在这一代划上句号。

    还是那句话:

    每个人一生都有两次出生。

    第一次出生是来自父母。

    第二次出生是来自自我的成长。

    第一次,我们不由自主。

    第二次,我们却可以自行定制。

    可惜大多数人都在第二次出生的时候流产了,

    希望你能把握住真正决定自己人生的这次出生!

                                                                                                 —— 心有助,不孤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姚晨崩溃痛哭:看不透这一点,你永远走不出原生家庭的深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dz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