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越来越快,大家工作越来越忙,双职工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少家庭里,不仅父亲缺位,连母亲也并不能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孩子身上。
家庭教育的重担就压在了家里的老人身上,老人对孩子的溺爱再加上老人与外界基本隔绝的现实,教育基本上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变得不可捉摸、难以言喻。
01 “打架”的教育,你的家庭有吗?
如何处理小孩打架的事情,是很多人的疑惑。不管肯定是不行的,怕自己家孩子被别人欺负,当然,欺负别人更是不能不管。可是如何管?成了大难题。
有的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在外面,不要跟人打架。”还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别人打你,你一定要打回去,而且要把对方打怕。“无论是哪一种,显然都有很多不妥之处。
孩子在外面打架,其实是一种社交方式,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树立自己的威信和处人际关系的。
我的老师老师分享了一个自己小时候“打架“是如何被父亲教育的故事。
那天,还是个孩子的老师在外面跟别人打架了,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到了家,不知道被父亲知道了之后,自己是不是会挨揍。
那时候,已经到了准备上初中的年纪了,父亲招呼他,“来,你过来。”
孩子抖抖索索地慢慢吞吞地移步到父亲的书房,老师的父亲是一名军人,对自己和孩子都有极其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所以,老师一直都很害怕这位严父,尤其是他现在这种沉默寡言,什么话都不多说,直接叫去书房的样子。
到了书房之后,孩子偷偷地瞟了一眼,父亲的手上没有棍子,也没有鞭子,心里犯嘀咕,今天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默默地低着头,紧张地等待着接下来地暴风骤雨。
父亲开口了,温和地:“以前你还太小,不懂事大家可以包容。现在你已经长大了,我就得给你立点规矩,不然我不教训你们,你会被外面的人教训。”
孩子听了之后心里更虚了。果不其然,父亲问到,今天是不是打架了?孩子点点头,说是。父亲又如闲聊般问道,那你打赢了吗?孩子看着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父亲点点头。
这时父亲说,打架是可以的,但是打输了,回来我要打你。孩子听到父亲这话,心中担忧散去了些,父亲似乎不反对自己打架,而且,他也打赢了。
父亲接着补充道,打架是可以的,但是没有道理打架,回来我要打你。打架是可以的,但是打比你年纪小的,回来我要打你。打架是可以的,但是打比你大的人打输了,回来我要打你。
孩子听完父亲这些话,先是高兴,父亲说可以打架。他琢磨着后面这些条件,事出无因不能打架、不能打比自己小的人、打比自己大的不能输……一番思考后,他得出结论,自己还是不能打架呀。
父亲没有直接规定不能做什么,而是列出几个因素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得出结论,这样的教育是不是很高明?
02 “只知生,不知育“的教育现状
现如今,每个人都要进行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西方的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真得能称之为“教育“吗?
其实应试教育是“被动教育”,不懂主动思考。恐怕是只懂教,不懂育。而家庭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明明是生育,却是“只管生,不管育”。
实际上,3分教,7分育。“教“容易,”育“难;”生“容易,”育“难。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那么如何在参加应试教育之前,”育“好孩子:
1、给他良好的习惯。
2、给他好的文化修养。
3、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
4、让他懂得思考。
“育“是一个以身作则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
如果父母本身没有好习惯、文化修养不够、没有快乐的童年、也不懂得思考,又如何把自己本就没有的东西给到自己的孩子呢?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可能重来;而且就算是重新来过,父母的父母也一样是,不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到孩子。
所以,已经为人父母的父母,要做的事就是自己先有,才能给。这时候就需要找到一个真正拥有这些教育的地方,自己先习得。
也就可以把自己对孩子无私地爱以正确的教育方式传递下去。
03 你不知道的“大家族的教育”
讲讲人生沉重的东西:人们常说人生苦,迷茫,没有方向。其实,人生既简单又复杂。
【迷茫是因为缺少两样东西:生命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
这是大家族才有的,前者用来修能量,当一个人有能量的时候,走到哪里都会有一群人围绕,自然而然吸引到很多人。
【能量,能让牵挂的人“安”。】
后者用来修技能,不是工作技能,是生活技能。工作技能是把人变成机器,而生活技能则是一个人的“动手能力”,“生活能力“。
有很多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考上好大学,好好学习,基本上除了学习,不会让他去做任何事。等到自己的孩子出了家门,在外求学,生活不能自理的例子有很多,更别说照顾好别人了。
想让自己和别人都过得好,生活技能就是生活的能量。而能量的链接靠的是直觉和灵性。直觉和灵性是情感的基础。见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直觉。
直觉和灵性是分不开的。生命和生活的教育就是调动直觉和灵性。大家族聊天很自然,但是就是在这种自然的状态中保护自己。
通过询问是否喝茶,喝的是什么茶,通过这样的对话就能来判断跟人的链接程度,用来保护自己。如果一个人是喝茶的,而且喝的是上好的茶。说明他不缺钱,他就不会伤害别人,不会惦记别人的财富。
而一个“什么都不怕“的人反而”很可怕”,令人害怕。什么都不怕,连命都可以不要,一来不珍惜自己的“命“;二来更不会管别人死活。所以,你敢跟这样的人交往吗?
让我们补上那缺失的“教育“一课,插上”文化的翅膀“,自由地、自信地、安全地翱翔在社会的天空之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