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9.1到2019.6.26,轰轰烈烈,恍恍惚惚,安安静静。
我是那种走了一段路就会回头看的人。大一一年,认真过,随意过,走过弯路,有过成长。
没有拿过一次奖学金,
没有参加过一次任何形式的竞赛,
没有为自己争取过一次上台的机会,
也没有练就一项拿得出手的技能。
乍一看,我的大一像是喂了狗。
仔细回想,又好像没那么糟。
去了几个不错的地方,
做了几件有意义的事,
认识了一些很棒的朋友,
知道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确实是我快速成长的一年。
有朋友说我活成了她期待的样子。但是,我并没有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学姐说过一句让我印象很深的话:大一的羡慕大二的不用上晚自习;大二的羡慕大三的不用跑咕咚;大三的羡慕大四的可以走出校园;而大四的,羡慕大一的还有大把的时间。
乍一听只觉得有趣,仔细思索,就开始给自己加戏。我的大一,在尝试与折腾中度过。有次面试时,学长让我用一句话总结自己,我说:爱疯爱玩爱自由,没事喜欢瞎折腾。
01.选择篇
我是一个喜欢尝试的人,也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但我也是个容易放弃的人。从学生会,到工作室记者,到班委工作;从实验室,到暑期支教,到夏令营。似乎我想做的,最后都成功了;但我决定放弃的,也不带一丝犹豫。
事实上,大一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什么也没留下,如今想来,还是有一丝落寞。整个过程中,或多或少,倒也抓住了一些。
开学第一个月,是我大学最无厘头忙碌的阶段。午饭吃到一半突然被通知去参加乒乓球比赛的是我;一下课来不及吃饭就赶去为活动拍照的是我;穿梭于各个教室参加各种面试的,也是我。
确实把自己折腾得够呛,也意识到自己没有过多精力去做到面面俱到。
经过一番选择与被选择,最后留在了喜欢的工作室做学生记者。从开始到结束,我深深的热爱着这个职位,也感谢它为我带来的一切。
02.旅行篇
我喜欢旅行,也立志要在大学走遍很多城市。从大一上学期走出去开始,就没打算停止。上海杭州反复去了几次也不觉得厌倦,南昌绍兴也不同程度的留下了我的足迹。
按理来说,我会在大一下学期走过南京,苏州等向往已久的城市,我甚至以为我会去到心心念念的厦门以及计划已久的重庆。
事实是我没有。
大一下学期,我的出行经历,屈指可数。我把本可以出去旅行的大部分时间和金钱,投入到了公众号。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电影《罗马假日》里有一句话: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 , 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即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而我,想要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倘若说上学期是身体在路上,那么下学期则是灵魂在路上。
等到力量积蓄到一定程度,或许就能让自己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03.幸运篇
大一一年,我做过最正确的一件事,是知识付费。朋友圈里有个做微商很成功的学姐,我不羡慕她月入过万,却羡慕她有一个让自己不断成长的平台。
幸运的是,我也找到了能让自己不断成长的平台。
在这里,不禁想要感谢杯子的宝藏星球,让我遇到了一群超级优秀的姐妹们,当然,还有兄弟。要有多幸运,才能够遇见。
同时,也感谢自己当初义无反顾加入果兄队伍。不好说格局是否被扩大,但是认知被打破是真的。
我遇到太多比我优秀还比我努力的人了,她们真的有在过我想要的生活。而我,也找到了愿意为之持续努力的方向。
成立公众号则是继正确的事之后,最让我欣喜的一件事。我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写公众号却成了我特别想坚持的一件事。听说三四月做的事,七八月会有答案。
如今来看,是真的。陌离的小屋不仅让我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让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
同时,还遇见了我的他。
04.兼职篇
依稀记得大一上学期,当很多人还在适应大学生活,觉得外面的世界太危险的时候,我却迫不及待的想要走出去。
尽管父母会提供绰绰有余的生活费,我还是跌跌撞撞开始了我的兼职。我体验过一天走了三万步,被大风吹成傻子,最后赚到一百块的辛苦,也体会过一个小时提成加底薪一百四的快感。
体会过一个人冒雪去兼职,一人一伞雨中等末班车的落寞,也体会过寒冷之时一杯热水的温暖,以及太多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刚刚能够通过兼职赚钱的我,极度膨胀。当我发现自己最后并没有任何余额,还把之前的留存消耗了大部分的时候,我学会了合理消费,也开始接触理财。大一下学期,发现这类兼职除了一般的薪资,并不能带给我什么。于是当别人开始寻觅兼职的时候,我却主动辞职了。转身投入新媒体,成立公众号,迫切想要给自己寻找一个成长的平台。那个时候的我,自以为走在了别人前面。如今想来,终究还是太年轻,不禁坐井观天。
05.感悟篇
大一一年,最深的感受就是要活在当下,敢想敢做。我曾因为犹豫和畏惧而错过太多美好的人和事,却还以争取过就不后悔为由来安慰自己。
愈到后面愈是发现,活在当下真的妙不可言。18岁的我,无谋无勇。20岁的我,勇敢却不鲁莽。
曾经我说20岁是个极度尴尬的年纪,如今却发自内心的认为20岁是一个十分美好的年纪。06.迷茫篇
我有过很迷茫的一段时间,那个时候的我,碌碌无为。不仅怀疑自己,抱怨环境,还否定别人,被无尽的懊悔与无可奈何的遗憾吞噬。
所幸,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后来,我终究是学会与这个不完美的自己和解了。
关于专业的犹豫与纠结,是这一年最为复杂的一段时间。一度以为自己可以弃理从文,推翻一切,重头再来。做好了所有准备,命运却不允许我任性。所幸,在纠结这些的同时,我也做好了当下该做的事。但是,看着成绩单上那似乎被老师拉了一把的成绩,还是会觉得有点愧对学生的身份。
07.未来篇
上学期听着朋友一脸坚定的说要考研,我始终好奇她为何如此坚定。考研固然好,于我而言却不是刚需。确切的说,我没找到能够让我愿意沉下心来去拼一年的理由。
现在却觉得自己极有可能去考研了,因为,我想进入更大的圈子,遇见更优秀的人。
第一次把我从舒适圈拉出来的,是参观了上海交大之后的落差感。交大的建筑,风景,人文,都毫不吝啬的给足了我大学的感觉。与之相比,让我觉得我的学校像极了一所大型高中。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应该走出舒适区,有意识的去改变了。
后来去了浙大和同济大学之后,我更加怀疑自己上了个假大学。在同济与一个外国交换生擦肩而过,吸引我回头的,不是她精致漂亮的外表,而是她一脸自信的笑容,以及,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
巨大的落差感让我第一次有了关于考研的想法,我也想去去到更好的学校,感受不一样的氛围。
第二次打破认知,则是源于我的化学老师,以及一个博士朋友。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对时间的把握度,可以远远甩我几条街。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想要跳出现有的圈子,认识更优秀的朋友,也遇见更好的自己。
08.遗憾篇
曾经信誓旦旦要在大一过四六级的我,如今四级都还处于未知状态。曾经说想在大一下学期拿一次奖学金的我,却体会了一次低分飘过是什么滋味。恍恍惚惚,成绩成了我大一的缺陷与软肋。
即将毕业的学姐给我说她因为成绩被喜欢的公司拒之门外,告诫我要好好学习的时候,深深的感受到了她的懊悔与无奈。
的确,只有先做好目前该做的事,未来才有机会去做喜欢的事。
未来的日子里,我要为自己争取拿奖学金的机会,也想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竞赛,更想,练就一项拿得出手的技能。然后,要一直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