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用
确实会发现自己之前会滥用一些概念来“框定”自己,把自己定位为“问题”,觉得自己“太讨好”“情绪不够稳定”“太敏感”等,之后又关联到难以改变的“原生家庭”,试图改变,但似乎又没什么效果时,就会躺平,觉得“就这样算了,接纳一切”,可是没多久又因为羡慕他人的生活而“仰卧起坐”。
现在会慢慢意识到,人是鲜活、复杂、且流动的,人有着强大的意志与主观能动性。所以不能把自己框定在“词条”与“他人的声音”里。
帮助
从兴趣开始接触心理学以来,我获得的帮助比限制更多。
如果说以前我的生活更关注的是“他者我(别人怎么看我)”,心理学带给我更多的是对“自我”的关注,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剥除别人眼光后,我内心是否有我的使命、我的天赋?我怎么听到自己内在的声音,找到我真正想要的生活(如果有这样一个“先在”的终点的话),或者我怎么做可以去锻造一个“我发自内心喜欢的生活”。
以及我在这个过程中,开始能切割我和他人的关系边界(虽然还不能切得很好),但是我慢慢学会了拒绝,学会拥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以及部分忽视外在的声音,做我自己想要的事情,其实帮助还蛮大的。尤其是生活里有大情绪时,我会用cbt的五栏表梳理自己的内心,处理了家人生病、朋友冲突、自我感情等问题。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次拿五栏表复盘吵架。我在工作里一直有提想辞职,但是一直没走成,是我蛮大的痛苦,结果同事(新换来办公室)就拿这个话题刺我,当时我非常难受,感觉情绪很大,作为一个杠精,居然没能成功回嘴。中午越想越气,拿五栏表自我复盘了一个多小时,理清了自己情绪的症结是什么,我的需求是什么,并给了自己一些宣泄和抚慰。把自己内心的疙瘩捋平顺后,就无所畏惧了。此后与这位同事多次battle,鲜有败绩。(我确实有点杠精hhhh,有点反省,但不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3006243/d2e339a6fa65c4f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