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红楼梦》

作者: 李成贵I茶耳 | 来源:发表于2020-06-11 17:29 被阅读0次

我已读完《红楼梦》第四回,深深被它吸引住。我是个理性读者,读书喜欢跳出来,所以不爱写什么读后感。但是,现在我又想啰嗦几句。

《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我不想提,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书多少也看过,重复无益。

曹雪芹草蛇灰线的伏笔手法自不用说,其刻画人物形象能力的高超也不用再说,这次阅读给我最大的感慨是:小说里字句所含深意,或喻人物性格,或寓命运,或含情节走向,又或暗藏深机,不为人知。所以,这样读来就像在挖矿石,让人惊喜!

在此之前,我读过两回《红楼梦》。第一回读在初二,年纪与小说里贾宝玉一般大。那时,我们曾流传一句话叫“女不读三国,男不读红楼”,因此,我们班上的人基本上是不看红楼的。因此,这本书在班上的书柜中,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因此,就没有其他人与我争书看。

我这人也是个叛逆的人(这点倒与宝玉有些相似),大家不爱读,我就偏要读,读了不算完,我还要讲给同窗好友听。当然,那时的我肯定对这书是囫囵吞枣,不解其意的。我也是逞一时之快,求个与众不同罢了!但是,这次我是确实完完整整的读了一遍的。

二次读《红楼梦》在高中。高几我忘记了。记得,正赶上家中变故,我心情不好,时常感到郁闷,想到书里找些慰藉。碰巧,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我又借来看。最后,可能是解时间短,要逾期,所以,我没有看完,就还了去。那次看,我也只是读懂些人物命运、各有定数之类的!如今回想,我发现前两次读《红楼梦》,不过是认字而已!

现在,我读至“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每回书上的圈、勾、点、线、注密密麻麻,几乎盖住了铅字。

朋友对我笑说:“你读一本书,又是笔记,又是查资料,涂涂画画,太过认真了些吧?”

我也笑说:“这是我第三次读《红楼梦》,这些年又看过杂七杂八的古典文学书,应该要进一步的深读才是。再说,在书上作些见解、注释,有两个用处,一者可以让借阅者一目了然,不用再去翻资料、查注解。二者也可引发借阅者读书时的思考,还可以互相讨论,彼此解疑答惑,这不是读来更有乐趣吗?”

朋友说:“我听说有爱书的人,不忍在书上作任何标注,怕玷污了书,你讲的也有道理,只是有些糟蹋了!”

我说:“这也不是藏书,没有关系。”

朋友听后,请求日后借阅。

我一直认为,读一本书就是与一位智者交谈,而恰恰咱们这位智者像一位老僧一样,凡事不肯明说,只在暗语中大藏玄机,令人费解,再三琢磨之后,或有所悟。又或者费了力气也不解其意,要等到你有了番经历后,再回看,才恍然大悟!

读得很慢,不像我以往的读书风格,放在以前,我若爱上一本书,三天五天就想把书吞下去。

《红楼梦》,我不敢读的太快,生怕读得快了,就要错过什么似的!

相关文章

  • 三读《红楼梦》

    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在高考结束的假期里。在父亲的推荐下,我第一次捧起了《红楼梦》。在当时的我看起来,这是一部非常...

  • 三读《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常读常新,用一生一世来读的好书。不同时期、不同的心境读她,会有不同的感受。用心去读,她会塑造你别样...

  • 三读《红楼梦》

    每当有关于《红楼梦》的话题,我总要留意一番,发表下自己的观点。《红楼梦》伴随着我成长的三个阶段,初中,高中,大学。...

  • 三读《红楼梦》

    少读红楼,恩怨情仇。 再读红楼,家族兴衰。 今读红楼、禅修悟道。

  • 三读《红楼梦》

    我已读完《红楼梦》第四回,深深被它吸引住。我是个理性读者,读书喜欢跳出来,所以不爱写什么读后感。但是,现在我又想啰...

  • 三读红楼梦

    红楼梦是值得读很多遍的书,相信大家不会反对. 那么很多遍,应该怎么读呢? 第一遍 第一遍读可以只看热闹,这样能够产...

  • 三读《红楼梦》

    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在上初中的时候,说实话,那时还看不太懂,读完后,连人物关系都没有理清楚。 第二次读《红楼梦》,...

  • 红楼梦一场

    初读红楼,迷迷糊糊。 再读红楼,似懂非懂。 三读红楼,恍然大悟。 红楼梦,红楼梦一场,四大家族的梦,宝黛的梦,曹氏...

  • 我们周三读书会,要上中央电视台啦

    这周三读书会,李书记宣布,远在美国讲学的著名作家张炜老师惦记着周三读书会,把周三读书会这个文学现象告诉了中国人民文...

  • 读《红楼梦》读自己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这本书是已读、再度、三读、又在读。第一次读的时候是高中毕业,那时武侠热已经过去,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读《红楼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ib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