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有关于《红楼梦》的话题,我总要留意一番,发表下自己的观点。《红楼梦》伴随着我成长的三个阶段,初中,高中,大学。如今每一次翻开这本书,总能有不同的收获,我想经典就是如此。
初读《红楼梦》仅仅是为了完成暑假作业“读一本经典写读后感”。什么“假语存”“真善隐”是什么意思,什么“贾芸”“贾蔷”是哪号人物不得而知,把书一扔,太复杂了,太难了。勉勉强强写完所谓的读后感,如果这时候还能找到当年的读书笔记,肯定会笑掉大牙。
再读《红楼梦》已经到了高中,在繁重的学业下,想要找点乐趣来缓解情绪,正好语文课本中有一篇“黛玉进大观园”的选段,索性再读读这本书。
在学校住宿,一本《红楼梦》经常藏在枕头下面,午休的时候看,晚上熄灯以后打着手电筒再看上一段。看不懂的索性跳过去,感兴趣的越来越有兴趣。
渐渐的被探春骨子中的远大志向所感染,又对她不理会自己生身母亲的做法气愤,又替她无奈远嫁感到惋惜,最终看到她是大观园中为数不多的结局比较好的
人物而长舒一口气。
渐渐的理清了人物关系,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课间饭后与同学讨论中,每一段故事都在我们的想象中上演。看到87版电视剧《红楼梦》时,不得不感叹是佳作精品。
上大学时决定再读《红楼梦》是因为在图书馆看到一本《解读〔红楼梦〕养生》的书籍,翻看以后,总感觉意犹未尽,在兴趣与专业的驱使下,决定重新读《红楼梦》并尝试做中医注解。
原来,秦可卿是由于情绪不佳、担惊受怕导致肝气不舒、气血两虚而病倒,张太医用十全大补汤加减进行调理。
晴雯勇补金雀衫后,因为夜间受凉伤风,请来的郎中开了大剂量清热药,药不对症,让宝玉大呼:女孩子家怎么受得了这样的大剂量。
贾瑞在调戏王熙凤病倒后,性命危机关头,贾府送来人参,人参可保人的元气,书中有独参汤的记载。
就这样在解读中,又一次翻阅了整本书。也因为《红楼梦》增加了对中医书籍的阅读。
随着经历的增加,每一次读《红楼梦》总会有不同的收获,伴随着成长,以后必定是还有另一番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