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你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我们常常听到类似的句子,也许当时备受鼓舞,可是很快又会被自己的惰性打回原形。也就是俗称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分钟热情”,而我常常觉得自己是只晒网了。
直到前年初,忽然觉得作为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我必须得做点什么。
那么简单的一个愿望:为宝宝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
因为一直坚信:“言传”不如“身教”。
于是从2017年元旦那天开始,我正式关注自身的方方面面,不再像前面那么多年活得那么粗糙,活得那么浑浑噩噩。我列了非常非常多的表格来记录自己各方面的数据,因为数据能够说明一切。具体到:作息时间表、情绪记录表、运动记录表、早餐记录表、阅读记录表、时间日志表……还有一些诸如宝宝新语(宝宝说过的好玩的话)、情绪管理、自我提升等等等等。
到现在,我回过头去,发现自己改变了太多。也许还谈不上“蜕变”,但是至少于我自己是不小的进步。
首先是心态。
曾经的我是一个非常多愁善感的人,看见一行字,听了一首歌也可以泪流满面。要是老公偶尔无心之失,没有考虑到我的感受,我可以难受几天。别人偶尔说话声音大一点,我也会觉得她可能是在针对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现在的我,很心疼以前那些能够忍受我的朋友,也很心疼老公。曾经他们都因为我的多愁善感,我的玻璃心要处处照顾我的感受和情绪;相反,现在的我积极地让自己成为一个散发正能量的小太阳。老公和宝贝偶尔心情不好的时候,我还会把他们逗笑。还有很多以往在我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也都成为了值得我感恩的“要事”。
其次是身体。
我从2017年年初开始,就坚持一有时间就运动。最喜欢的运动方式有:跑步、瑜伽、健身操,八月份又开始接触FitTime。每周都会运动至少三次。整个2017年都保持着这样的运动状态。虽然我的体重并未发生太大变化,我却很少生病感冒。即使是感冒了,也只是喝点姜糖水或者是冰糖雪梨水就会很快痊愈。运动之后,心情也会更加灿烂,工作起来效率也会更高。
在睡眠方面,天天跟着宝宝的作息时间,经常是10点左右就睡了,早的时候可以9点就睡。所以我能够在早上5:30就起床,运动,准备早餐。然后优哉游哉地去上班。到了办公室,我也有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一整天的工作计划。
再次是养成了学习的习惯。
学习的方式是通过阅读。2017年看的书包括《断舍离》系列、《情商》系列、《非暴力沟通》系列、《少有人走的路》系列,2018年主要看了好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书籍,平均每个月读三到四本书。正是这些书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明显感觉自己在社交方面,更加落落大方;在情绪管理上面,能够更快地调节好自己的不良情绪;在语言方面,也更加懂得站在听话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最让自己骄傲的是,我养成了这样的思路:遇到问题,我不再怨天尤人,推卸责任;而是立刻着手寻找解决方法以及思考如何在以后作出改善。
然后,我找到了自我。
以往,我总是会想,我的什么做法会不会导致别人不喜欢我,我习惯了去讨好别人。曾经的我,自卑又自负。如今,我更加关注“自我”以及“自身感受”。也更加愿意取悦自我。我在孩子已经两岁的时候选择去做牙齿正畸,经历过了奇丑无比的牙套妹阶段,2018年我拆下了牙套,如今我也拥有了一口整齐漂亮的牙齿,可以肆无忌惮地咧开嘴笑啦!
最后,我开始关注理财。
《断舍离》让我逐渐从物品的世界里脱离出来,正真关注“自身”和“当下”的需求,进而开始关注理财。开始关注个人和家庭财务状况,记账,学着规划开销。同时,我也更多地通多理财思维,关注自己内心里最深处的需求和渴望。比如当我想要买一件衣服的时候,我会问自己:我到底是因为喜欢还是因为需要?
其实从2017年到2018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误打误撞”地从自由散漫到逐步自律的过程。我也坚持做了很多事情:
* 每周运动3到4次
* 每周扇贝单词打卡4到5天
* 每周给宝宝做早餐3到4天
* 每天记账
* 每天在社交平台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
* 每天记录自己的情绪、运动、早餐等等情况
* 每天抽时间学习1个小时的语言
* 每月读书3到4本
* 每月盘点自己当月所学所获、做得好的和有待改进的方方面面
* 管理自己的健康和身材,学习穿衣搭配,认真护肤,学习说话改善人际关系
2019已经正式拉开了帷幕,我又开始了早起、运动、阅读,还新增了朗读并将音频上传到喜马拉雅这一项。因为我相信那句已经烂大街了的话:自律改变人生。
我知道,我离自己梦想中的样子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走。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