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佛教--物理学的印证
物理学的印证
在所有的宗教信仰中,唯有佛教对世界的描述,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都与当今物理学的发现相吻合。也唯有佛教的教义不是以神启的形式,而是以哲学论证的形式构成的。因此,有人把佛教誉为是科学而超科学,是哲学而超哲学。
对于宏观世界的描述,《金刚经》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佛问须菩提:恒河中沙子的数量多不多?
很多
想象一下像恒河中沙子的数量那样多条恒河,再想象所有这些恒河中沙子的数量,佛的世界就是这样。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大致计算一下,佛对描述与当今天文学的结论基本上是在差不多的数量级上,并且,今天的天文学仍然没有发现宇宙的边界。
《华严经》对于两个有生命的星球之间的距离是这样说的:要经过像须弥山微尘那样多的星球,才能到达下一个世界。按着这样的距离,我们今天找不到外星人的踪迹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微观现象,《楞伽经》中这样说:分析牛角乃至微尘,又析彼尘,其相不现。
意思是说,把牛角不停地分割,直至成为粉末,再把粉末不停地分割,最后将什么也得不到,没有什么可把捉的相。这句话的在佛经中的本意是用来说明,万物没有最终可以把捉的独立的、属于自身的体相。
这与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正好相反。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最终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原子这个词在希腊语中就是“不可分割”的意思。后来,原子这个词在物理学中继续使用。直到量子理论问世之前,物理学一直沿用德谟克利特的观点,认为宇宙是由一些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构成的。
当物理学把目光聚焦到电子、光子这样的亚原子领域时,发现事情根本不是这样,这些所谓的“粒子”并没有确定位置和动量这样的空间属性。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说一样东西是客观实在的,指的是这样东西占有确定的空间位置,无论我们看不看它,它都一直那样存在着。例如桌子、椅子以及体积大的月亮和星体等,我们的直觉把这些东西看成是客观实在的,所谓“客观实在”意思是说无论有没有人观察,它们就那样存在着,我们看到的景象就是这些物体本来面貌的真实反映。
但直觉并不能当做有效的证明,很多时候直觉是错误的,比如我们直觉认为地球是方形的,太阳是围绕着地球在转。如果想要进一步探寻这些东西的实在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物体不停地分割,直至找到构成它的最基本的成分。(一位虚拟现 实方面的专家在回答人们关于未来当虚拟和现实非常接近的时候,如何区分自身所处的境况的问题时这样说,用一切方法对身边的物体进行放大,如果放大到最后什么也没有了,就说明是处在虚拟的环境中。《盗梦空间》中的女主角要是用了这种方法,就会避免悲剧发生)
物理学家把物质放大到亚原子领域时,遇到了专家所说的那种情况。电子和光子这样的“小东西”没有自己确定的属性,没有能使它们成为“实在”的那种特征。用佛教的话说,“分析牛角乃至微尘,又析彼尘,其相不现。”
量子理论的一种观点认为,电子和光子在我们进行实际测量之前,什么也不是,只有当我们进行实际测量时,电子和光子才会根据我们测量的方式,向我们呈现出一些我们想要的性质和特征。至于一个电子究竟是什么,物理学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如果你问一位物理学家,电子有确定的空间位置吗?
回答是,没有。
有确定的动量吗?
没有。
电子是粒子吗?
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
电子是客观实在的吗?
物理学家可能会反问你:你说的客观实在时什么意思?
电子究竟是什么?
物理学家被逼到了墙角,他大概会这样回答你:“电子的‘真身’?或者换几个词,电子的原型?电子的本来面目?电子的终极理念?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单词,对于我们来说,唯一知道的只是每次我们看到的电子是什么。事实上,物理学不关心大自然‘本来’是什么,只关心我们能够‘观测’到大自然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