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952742/6851cf8a11d5a588.jpg)
这一周奇葩说的辩题是:“背锅要不要澄清”。在这场辩论里,很多人哭了,蔡康永惊讶地指着对面哭到崩溃的如晶说道:“上一期胡渐彪打感情牌时,也没见如晶哭得这么惨。她是受了多大的委屈,才会哭成这样啊?”我能理解如晶的哭泣与无助,她还太年轻,当面对社会谣言和舆论暴击时,她不敢第一时间去还击,但内心深处的恨并不会因为自我的回避而消失,反而是转化为内在的自我攻击,于是形成长久的抑郁情绪。
选择正方观点“背锅要澄清”的黄执中说:“窦娥奇冤,六月飞雪。佛都要争一柱香,生而为人,你至少要让自己的心里下上一场雪。”奇葩说里辩到选手们哭泣的选题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关于爱,唯独这一次辩题,涉及到的是人性中的恨。面对谣言,你选择沉默;面对攻击,你选择回避;面对屈辱,你选择独自忍耐。但,在你内心深处,你一定不会选择:这事就这么算了。但凡还有口气在,你都会选择复仇,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恨,那是一条河,不见首尾,无休无止,无尽无眠。有多少爱就有多少恨,恨的保质期远远比爱长久,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和可控范围,所以快意恩仇的武侠小说才会经久不衰。在《神雕侠侣》里陆无双在大魔头李莫愁门下忍辱偷生近十年,只为报当年灭门之仇;被挑去手脚筋的裘千尺,困于鳄鱼潭下十多年之久,支撑她活下去的是内心深处对公孙止无尽的恨;在《天龙八部》中萧远山在少林寺藏匿三十八年,只为血腥复仇。
历史上,恨的力量甚至可以用伟大能形容,一个个王朝的建立,都源于沉积百年的怨恨。勾践卧薪尝胆,只为不忘前耻,一举复国;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协助吴王阖闾攻破楚国,掘楚王墓,鞭尸三百。而对于康王赵构迎回棺材里的一段朽木和受尽屈辱的韦太后,并借此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的行径,至今世人提及,仍要怒其不争地骂道:“靖康耻,犹未雪。”
香港作家黄碧云说:“在战乱,在有形的灾难里,人还能靠对爱及幸福生活的想法活下去。而在已经是幸福的太平盛世,一切的苦痛将成为虚幻所以无从排解。然而虚幻的苦痛,毕竟还是苦痛。在虚幻的苦痛中,所有太平盛世的人,只好绝望地搬演他们虚幻的苦痛。”太平盛世里的我们,漂泊在北上广的年轻人,在外受了再大的委屈,忍受再多的白眼,也要打落牙齿和血吞。我们中的很多人比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更有才华,更有抱负,更有激情,却仍要卑躬屈膝地活着,甚至于连爱一个人的权利都要被生生剥夺。难道曾经付出那么多,割舍那么多,是为了一辈子跪着活吗?不,当然不。这些深埋在内心无法伸张的恨,会在心中层层叠叠地覆盖生长,化作一股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人不惜把全部性命豁出去也要把江山夺回来。这才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们爱北上广吗?与其说爱,不如说是恨,恨不得生逢乱世,恨不得能来上一场战争,让命运重新洗牌。
越是优越、越是成功的人,越是固执决绝,人活一口气,拼死捍卫自己的角色。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白手起家的女强人,哪怕年纪再大,冒再大的风险都要生个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就是另一个自己,把积累的财富与毕生功力承接给孩子,就等于自己又重新活了一遍。过往岁月中所受的委屈痛苦与不甘,都在另一个自己身上得到了补偿。
在这期奇葩说现场,蔡康永面对哭泣着的如晶,安慰她道:“当一个人被砍上八刀后,再挨两颗毒针,是不会有什么感觉的。但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伤的人,挨上两颗毒针,就会觉得致命。”这一生要经历多少磨难,才能说出:“凡事尽可原谅“的话啊。心境的疏星朗月是人生的修行和功课,跟功名、学识不大相关,也并非成功的附属品,却是许多人的终极目标。也许,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柔软地面对自己,和自己和解,和岁月握手言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