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整理癖艺海
重新选择认知当代艺术的方法

重新选择认知当代艺术的方法

作者: 文夏白羽 | 来源:发表于2013-07-11 13:55 被阅读598次

    对于当下的艺术界,很多人有更为偏激的认知,在这里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在当年杜尚使用现成品作为艺术作品以来,艺术通过形式上的好坏来评价的方式就已经渐渐脱离了真正的艺术圈。而大多数国人对艺术的欣赏多停留在两个层面,一者是不接受,即对于当代艺术那种可以用废铜烂铁或者脱光衣服到处跑的形式,传统的思想使他们持抗拒的心理。一者是停留于感官,当下的中国当代艺术不缺乏精致的、细腻的乃至于十分具有装饰意味的东西,这一类东西往往被大众认同和喜爱,但是这些艺术家往往因为大众的认同和喜爱而走向被市场毁灭的道路。

    欣赏艺术慢慢变得奢侈

    尽管围绕艺术而言,但是谈这个问题是不能从艺术出发的,就如同带给人精神享受的方式很多,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肥皂剧和莎士比亚。可以说正如同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所说的那种高级快乐,他从功利主义的边沁的理论中建树出的一种更加富有人性化的理论。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会发现,对不同的对象所产生的快感是有不同层次的。人类总希望建立一个绝对的标准和理念来确定自身的道路,因为不确定会导致迷茫。就好像能将所有的行为通过一个量化来加以衡量,而不是通过更加全面和联系的方法来看待,艺术也是如此。艺术作品尽管在欣赏和评断上没有分数,但是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渐繁荣,艺术品慢慢被赋予了价格上的评分,一件能卖得更高价格的艺术作品好像就能获得一个类似选秀节目里更高的分数,这本身难道不能看出其中艺术的成分逐渐被商业价值所取代的内涵?正如同欣赏古典和传统的艺术作品,对于过去的认知往往建立在艺术史的完善的基础上,稍有认知的观众能够因为对于艺术史的认知度而能够确定自己明了的从这一类艺术作品中获得大众以及历史所提供的艺术审美感受。

    一般人总会说到他们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的快感是肯定超过了一个艺术批评家为他们讲解这件艺术作品的内涵的过程的,然而要明晰的是讲解与欣赏是一个不对等的公式,尽管在美术馆里的讲解员为观者讲述这些艺术作品的同时,观者也是在欣赏的,但是这两个过程是在心理上不同时的,不论是观者在看到作品之前或之后从讲解员或其他渠道了解了该艺术作品,还是观者本身就有较高的艺术方面的学识和修养并达到能认知并欣赏这一艺术作品的水平,这些行为都是为其中一个元素即欣赏艺术的能力来服务的。就像更多人可能选择看肥皂剧而多过喜欢看莎士比亚,这是由于在欣赏莎士比亚的过程中,需要观者有对人类文化的整体或是更深层次的把握来得以为其能够认知和欣赏到莎士比亚这类更为高级层面的精神内涵所提供的铺垫。

    为什么说当代艺术是的欣赏逐渐变得越来越奢侈,那是因为人类社会经历到如今已然经历了太多的积累,或者说有太多的创造,这种庞大的信息量让大部分人拒绝接受更加高层次的如莎士比亚般的这类精神食粮。如今的当代艺术圈确实有很多被市场或其它等操作的因素,这些所产生的东西中却能令本身能欣赏艺术作品的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人从中分辨出这些因素,甚至明晰这些因素的利弊所在。简单来说,当下的人要欣赏当代艺术作品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前期工作,如在艺术史和艺术哲学方面的知识,当然在多元化的今天也不排除还有更多的其他学科门类的元素介入,这都是欣赏上的问题。但是这种欣赏成本上的奢侈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和思想进步的一种证明,只是说还有待科学技术上的一种产品来解决这方面的难题,但是现阶段的状况便是如此的,宁做饿死的人,也不做饱死的猪,个人的选择往往决定人生体验上的差异。

    混乱和多元的现状所带来的

    面对当下的当代艺术的多元化,有人指责是混乱的无序的,首先大家要明确的是多元是一个过程,并没有人来明确的厘定多少算是多元,多元是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是一个艺术发展中经历的过程,对于受到市场的因素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的“当代艺术作品”,很多批评家对此都产生了一些担忧,担心会在逐渐的发展中,艺术成为市场和异因素的附庸体。但是多元的存在其实就是在不断洗刷当下的艺术环境,艺术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的,而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元素,它必然是会受到社会中的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影响会有有利与不利的差别,但是在多元环境下,艺术从市场进入大众,从而引导民众提升这方面的兴趣从而改善民众对艺术的水平,会进一步又反过来是多元化的艺术环境淘汰掉哪些原来依附市场的艺术,这正是多元化状态下的艺术发展进程。

    当然批评家的担心也是有必要的,因为批评家、策展人以及这方面的研究人员同样是当代艺术环境下的因素,他们的担心也更促使民众去思考和怀疑,促使民众做出选择来再多元化的环境下淘汰起初的那种仅仅通过形式上细腻、清新、精致且极具装饰意味融合大众口味的作品,俗话说“喝水不忘挖井人”,但是这里的“人”,是必须要忘掉的。

    如何理解当代艺术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篇关于无法理解当代艺术的文章,通过一幅幅作品述说了作者在湖北省艺术馆的见闻,他对其中许多的艺术作品表达了不解,当然首先显示出的是他对新鲜事物的排斥和不接受,一个人对于未知和不懂的东西不是抱着一种学习和分析的态度,而是从内心上抗拒,这必然是有问题的,当然这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的通病。因为先验的传统的认知给了他们审美的经验,让他们对于艺术审美有了一种比较固化的认知。正如当年杜尚把小便池放到展厅里展览也一样不被人理解一般,要人在有了固化传统思想的情况下接受一些没有接受的新的知识和态度时,他们往往是抗拒的,就如同当年经过了封闭的一代人刚刚迈出国门到了西方的世界,大多还是无法接受西方的状况而选择深信不疑的坚定计划经济下的美好。



    在认知艺术的过程中,更多人只是一眼扫过,并没有真正达到艺术欣赏所能达到的状态,前文已有提到艺术欣赏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不低,就像做任何事都是有着个体经验的深浅的,只是当下的当代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导致人需要接受是很困难的,当然如今很多艺术家希望打破这种认知层面的经验欣赏模式,但是这仍然只是尝试而无法达成预期的目的,毕竟打破的另一对立面则是陷入流俗的和市场的共通性上了。

    当然欣赏艺术作品其实要想多艺术作品不是工厂产品,内里蕴含着艺术家本人的各种因素,无论情绪、思想、心情以及其他种种。而要理解艺术作品更像是要认真理解艺术家个人,艺术作品也正因为这些艺术家的元素而成为其独特与一般事物的因素。

    当然也不要把艺术想得太复杂,其实艺术是一种传达,而且是一种自由性的传达,这种传达是艺术家创作的东西传达给观者,但是这个传达不是授课式的,而是一种观者的自我获取,太多观者的习惯了直接式的理念传输,反而不能习惯这种给他自由空间的获取,这倒是成了他们批判的理由。艺术家的思想表达在艺术作品之中,而观者是通过作品获得自我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与观者自身的条件密切相关的,当然这是包括很多因素的如学识、修养、经历、性格等等,这种传达是自发的,不是逼迫的。太多的观者很希望和追求艺术家创作一种直观的如书中概念一般的作品,很好理解却寡然无味。艺术家本身也是有着人的所有特点的,他们有着各种性格、层次、特点,艺术家的作品是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为所有人接受的,因为最后就算如闻名世界的毕加索、梵高等等也是会有人不认可的。从一开始当代艺术的展览在某种层面上也是误导了大众的,策展人或者批评家不是给那些作品灌输一些无法理解的哲学意味的存在,也不是依照一种错误的顺序来进行一场展览的。真正意义上的策展人需要有很全面和整体的艺术史建构和认知,然而在这一基础上,观察和了解一些艺术家群体的内在联系和脉络,并且认知以及分析其特点形成一种学术上的探讨和研究,进而将这之中所产生的学术理念建树通过展览的形式展现给大家,那么挑选艺术家来做展览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艺术从来都不是为了适合别人的观看而产生的,对于艺术家而言如果没有物质上的压力或者其他社会因素,他更愿意做自己艺术世界的权威者,来从自己的艺术中的寻找探究的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新选择认知当代艺术的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zx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