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少爷”一家来说,即将到来的这个春节,是与众不同的。哥俩以优异的成绩又拿回了奖状奖品不说,父亲也通过优秀的教学成绩,被乡教委奖励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一家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灿烂的笑容。
自行车是“凤凰”牌的,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都知道,这个品牌的自行车,堪比今天汽车品牌里的“奔驰”“宝马”。“二少爷”哥俩从看到的第一眼,就不愿意挪开,围着它转了一圈又一圈。两只弯弯的把,好像一对羚羊角;把手有一对黑黑的套,好似戴着一双黑手套。线闸弯弯卷起,宛如两条龙须缠绕在车把上。圆圆的车铃轻轻一按,丁零零的声音清脆悦耳。一根斜梁上画着一只凤凰,好像随时准备展翅翱翔。
父亲怎么能看不出哥俩眼神中的期待,笑着说:“咱们把奖品换一下吧,我收下你们的奖状,今后你们就骑这辆车去县城上学吧。”“二少爷”的哥哥开心的蹦起来,因为去县城上学,多数都是他带着弟弟,原来的老“金鹿”,实在太年迈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学校门口的自行车维修摊,经常能看到哥俩的身影。来回六十里路,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二少爷”也非常开心,但他想到那辆老“金鹿”,曾经形影不离的陪伴了他一个暑假,他骑着它穿街走巷地卖雪糕,内心多少还有点不舍呢!
这个年,过得欢欢喜喜。寒假结束,新学期一开始,哥俩就骑着这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去县城上学了,而且是在一众小伙伴们艳羡的目光中出发的。
新车没有锁,父亲在哥俩临走的时候,除了生活费,特意把装锁的钱给了哥俩。哥俩在路上一合计,觉得买一把锁还要不少钱,再说了,到了学校,就是落了锁也要放在学校的自行车专放区,风吹日晒的,也没有一个遮挡,哥俩觉得心里接受不了。他俩合计着可以把自行车放在寝室床后面的过道里,和同学关系都不错,寝室除了晚上睡觉和饭后放置碗筷,大家呆的时间也不多。既然是放在寝室,就不用上锁了,因为大家出去,就把寝室门锁上了,毕竟很多同学的饭票馍票也都放在寝室里。
来到学校,和同寝室里的人一说,大家都非常理解,对于一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在外面接受风雨的洗礼,大家也觉得接受不了。尽管省下了上锁的钱,哥俩心里还是觉得过意不去,特意去买了一些糖块瓜子给大家分了分,大家也都很开心。
对于学校里四个周回家一次的决定,“二少爷”始终在内心里接受不了,因为他想家,格外想家。每天看到城里的孩子上完灯自习,就骑车回家的场景,他就格外的羡慕。他问过哥哥这个问题,哥哥笑而不答。盼星星,盼月亮,四个周,几近一个月之久,终于可以回家了(周六上完中午课就可以回家,周天下午灯自习前到校)。周六早晨,吃完早饭,“二少爷”把碗筷和大家一起放在了寝室的架子上。然后就把目光看向了那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
“二少爷”在心里盘算着,中午一放学就和哥哥一起回家,午饭回家吃,真要是怕饿,买两个烧饼,路上能充饥,还能改善生活。有一个棘手的问题:一放学,大家都着急回家,宿舍前的门很窄,大家都进进出出,一定会影响回家的时间。想到这里,“二少爷”决定利用大课间的时间,把自行车推到距离自己教室最近的那片自行车专放区(考虑到学生周六回家,这个区域仅限于周六停放自行车)。这样一来,下课铃一响,哥俩就可以推起自行车就出发了。哈哈,“二少爷”的心情越发开朗起来。
大课间,“二少爷”小心翼翼地把自行车从教室里推了出来,尽管归心似箭,但无论如何也要再上一节课,才能回家。“二少爷”把自行车放置好后,回到教室。对哥哥说了自己做的这件事,本以为哥哥一定对他周密的计划给予肯定。没想到哥哥几乎愤怒地说“自行车没有上锁,你不知道吗?”“二少爷”怎么会不知道,他也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他觉得就是一节课的时间,距离教室又不远,一下课就飞奔过去,还能有啥问题?显然“二少爷”低估了人性的恶。等哥哥还想把自行车再推回寝室的时候,上课的老师进教室了,随后上课铃也响了。
让哥哥这么一说,这节课“二少爷”上得魂不守舍,满脑子都是自行车和锁的画面,以至于对他一向青睐有加的数学老师提问他问题,他也给回答的磕磕绊绊,让老师觉得很是不解。
下课铃一响,没等老师把作业布置完,“二少爷”就箭一样冲出了教室。来到自己放车的位置,他满以为那辆“凤凰牌”自行车也会像他一样,满怀期待地等着他。自行车不见了,那么多自行车里,就属这辆车新,就属这辆自行车扎眼,但它确确实实不见了。“二少爷”坐在地上嚎哭起来。紧接着跟出来的哥哥,看到这一幕,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就是这么寸!
同学们围了过来,几个老师也闻讯围了过来,有宽慰的,有着急到保卫科报案的,小超领着“二少爷”和几个同学急急忙忙赶到学校大门口,希望能在滚滚的车流里,拦下那辆不属于他们的自行车(当时学校里有接近五千学生,初中和高中混合在一起)。无论怎么努力,“凤凰牌”自行车失踪了。在那个年代,尽管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那么善良,但人性的阴暗,毕竟一直存在。
“二少爷”那么那么的想家,但“二少爷”却不敢回家,他不担心父亲揍他,也不担心母亲抱怨他,他担心,他看到父母难过的目光,自己会崩溃。哥哥理解他,他原本想留下陪弟弟,但他必须回家拿生活费。于是,他借了一辆同学的自行车回家了。
“二少爷”不回家,父母当然担心,问哥哥不回家的理由,哥哥聪明地回答说:“我弟弟和几个要好的同学约好一起到郊区同学家做客了,要面子,就把新自行车骑走了。”一举两得,既回答了弟弟不回来的原因,有回避了父母问自行车的去向。接下来,又是四个周的回家周期,“二少爷”更加的想家了,但他仍然不敢回去。哥哥回家如法炮制,到这次父亲不信了,因为太他了解他的小儿子了。他不会因为同学之间的应酬,两个月不回家。面容一板,哥哥就哭着招了。那天正好舅舅一家来走亲戚,大家都劝说“二少爷”的父亲不要太生气了,孩子不回家,不就是怕挨揍吗?“二少爷”的父亲听到大家的劝说竟然笑了,挠着头说:“在二娃眼里,我就是这样的父亲吗?小时候因为他的过错,一只羊被人家打死了,我不也一句话都没有批评他吗。”在哥哥回城的时候,父亲反复嘱咐:“告诉弟弟,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自行车没有了,咱们可以再攒钱去买,回家来,保证没有一句批评的话,更不用说打他了。”
果然,当“二少爷”心惊胆战,如履薄冰地回到家,关于这辆自行车,父母连一句话都没有问。“二少爷”因再一次被理解,哭得稀里哗啦,父母轮番过来安慰他,懂事的妹妹还偷偷给他怀里塞了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
若干年后,“二少爷”在一篇文章的结尾,这样写到:“凤凰”虽然飞走了,但父母的理解和包容已经幻化为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长长久久地伫立在我的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