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详注《随园诗话》(1313)

详注《随园诗话》(1313)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4-03-26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十六·五八】

宋荔裳《赠犬》云:“榻边饱饭垂头睡,也似英雄髀肉生。”高念东《过邯郸》云:“愿作卢生不愿,饱食黄粱追梦去。”皆读之令人欲笑。

宋荔裳,即宋琬(1614—1673),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曾任户部河南司主事、吏部稽勋司主事、陇西右道佥事、左参政,康熙十一年(1672)授四川按察使;翌年,进京述职,适逢吴三桂兵变,家属遇难,忧愤成疾,病死京都,时年59岁。宋琬的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说,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二乡亭词》。

髀肉,音bì ròu,意思是大腿内侧靠近大腿根的地方的肉。《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尝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比喻因生活安逸而无所作为。唐·白居易《题裴晋公女儿山刻石诗后》诗:“战袍破犹在,髀肉生欲圆。”有成语“髀肉不生”,用来描述常年打仗骑马的人。

高念东,即高珩(1612—1697),字葱佩,号念东,晚号紫霞道人,山东淄川人。明万历朝浙江巡抚高举孙,明万历朝兵部尚书王象乾外孙。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选庶吉士。顺治朝授秘书院检讨,升国子监祭酒,后晋吏部左侍郎、刑部左侍郎。工诗,体近元、白,生平所著,不下万篇。著有《劝善》诸书及《栖云阁集》。有《栖云阁诗》十六卷,为赵执信所编;拾遗三卷,为宋弼所辑,《四库总目》并传于世。是高珩侄女嫁给蒲松龄的外甥,故高称蒲为亲家。蒲松龄屡试不第(七十一岁方为贡生),穷困潦倒。高珩荐其到毕际友(淄川西铺村,其父毕自严曾任明朝户部尚书)家私塾任教授徒。高珩对蒲松龄最直接的帮助是为《聊斋志异》写序。还将《聊斋志异》初稿带入宫内广为传阅,对《聊斋志异》的流传起到了重要作用。

邯郸,今河北省辖地级市,简称“邯”。位于河北省南端,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至迟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现,至今有3100年的建城史。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西汉时期,邯郸为赵国(藩国)王都,与洛阳、临淄、宛城、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邯郸南部的邺城(今临漳县境内)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古都;五代时期,邯郸东部的大名初为后唐国都,后为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陪都。隋唐时,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衰落而成蕞尔小县。曾盛极一时的邺城亦被焚为废墟,城毁人迁,一蹶不振。明洪武元年(1368),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清朝因袭明制。民国初,废广平府,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县直归省辖。1949年8月,成立邯郸专区。1952年,邯郸镇复升为邯郸市。1984年,改省辖市。1993年,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

卢生,唐·沈既济《枕中记》里的人物。书说卢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有熟,因有所悟。后世说的“黄粱梦”或“邯郸梦”,都从此而出。因故事奇趣而寓有深意,人们便在邯郸市北面的王化堡村(现黄粱梦村)修建了一个吕祖祠,因庙内有精工雕刻的卢生睡像,又称睡公庙、吕仙祠。庙建于宋,经历代修整,现保存的是明清建筑。

寤,音wù,睡醒了意思。《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见。’居二日半,简子寤。“又如:寤寐以求。

相关文章

  • 详注《随园诗话》(925)

    【原书卷八·三四】康熙戊戌探花傅玉?先生,名王露,年八十余,同在湖船,自诵《陪申尚衣游西湖绝句》云:“正是金牛纪瑞...

  • 详注《随园诗话》(927)

    【原书卷八·三七】或戏村学究云:“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末句趣极。...

  • 详注《随园诗话》(926)

    【原书卷八·三六】孙补山尚书,先以中翰从傅文忠公征缅甸。《见虏氛日恶口号一首付诸同事》云:“军容荼火盛,不戢便成灾...

  • 详注《随园诗话》(923)

    【原书卷八·三一】近日诗僧甚少,余游天台,得梅谷;到净慈寺,得佛裔;游九华,得亦苇;游粤东,得澄波、怀远、寄尘。亦...

  • 详注《随园诗话》(924)

    【原书卷八·三三】吾乡任武承太史,名应烈,出守怀庆。中年乞病,买鉴湖快阁以居,乃陆放翁旧地。作诗四首,和者如云。先...

  • 详注《随园诗话》(932)

    【原书卷八·四五】黄石牧先生以翰林中允,督学闽中,因公落职。吾乡徐文穆公,荐举博学鸿词,与余同试保和殿。先生年过七...

  • 详注《随园诗话》(934)

    【原书卷八·四九】余行路见远树,疑为塔尖。高翰起司马云:“平畴见喜塍成绣,远树看疑塔露尖。”每见门神相对,似怒似笑...

  • 详注《随园诗话》(931)

    【原书卷八·四三】儿童逃学,似非佳子弟。然唐相韦端己诗云:“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文潞公幼时,畏父督课...

  • 详注《随园诗话》(933)

    【原书卷八·四七】孝感程蔚亭先生,名光钜,甲辰翰林,出为杭州粮道。有《闺词》云:“东家姊妹与西邻,听说相招去踏春。...

  • 详注《随园诗话》(928)

    【原书卷八·三八】尹文端公妾张氏,封一品夫人,与内廷恩宴。大将军某与忠勇公在上前戏尹云:“张有贵相,十指皆箕斗,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详注《随园诗话》(13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pf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