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梳理了一下近期听书感想精华,打包分享给你,希望能有所启发。
1
#算法陷阱
不可否认,算法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便利,不只是更便捷地获取信息,还有更轻松的购物、出行。
而随着数据体量的增大,以及规则的优化,算法也在某些方面出现不利影响。
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不太懂算法,可是算法却很懂我们。
比如我们现在已经遇到的大数据杀熟问题就是一个例子。
在人、信息与物品的连接上,很容易出现算法能钻的空子。
进而,算法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误导我们,或者一味追求利润空间。
可见,新技术的应用,不只是带来红利,还有潜在的问题。
而相应制度层面的建设,一般都是会落后于技术发展,需要根据情况的发展而慢慢推进。
回到个人角度,算法显著提升了我们寻找信息的效率,带来信息找人的便捷,可是存在造成信息茧房的弊端。
因为算法是基于我们过往浏览内容,不断推送相同相似的信息内容,让我们自己一遍又一遍确认,在无形中织就了信息茧房。
只看到自己想看的,更加相信自己相信的。
怎么避免这种认知偏见呢?
可以试试反向驯化算法,经常刻意练习自己的思考模式,有意识地查找不同角度或者维度的信息,来拓展自己的视野,避免认知局限在某个局部。
这也算是一种主动纠偏。
2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不是新鲜事物,而是老物件焕发新生机,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改头换面而已。
连接、沟通以及互动,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刚需。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之间的交流,虽然形式简单、载体简易,可却反映出实实在在的沟通互动诉求。
在这样强大需求的驱动下,社交媒体一直都是传播舞台上的主角,反而大众媒体是短时间内的现象。
既然互动很重要,那么单向自说自话的大众媒体,也就很难有效满足交流的需求。
对于当下的社交媒体,可以肯定的是,它不会是昙花一现,反而会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而不断迭代。
那么,一方面,现有社交媒体会持续完善,另一方面,新模式、新玩法的社交平台,会不断涌现,带来新的发展红利。
对个人来说,能不能看准时机,抢抓机遇,就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3
#过劳时代
内卷的时代,过劳是普遍的现象。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就像这机器上忙碌的螺丝钉。
事情越做越多,却永远做不完。
不仅如此,工作和生活的界限逐渐消失…
我们就像滚筒上的小白鼠,疯狂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想起了《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红皇后说的那句:
「你必须全力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故事中的荒诞,却是真真切切的现实。
这本书从时代背景解读了为什么,全球进入了过劳时代,其中关于全球化、信息化和消费主义的影响,给了我们启发。
不仅如此,中国人的过劳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
所以,整个国家的人,都是忙忙碌碌地工作、生活,处在倍速行动只争朝夕的状态。
书中的解决之道启发我,与其过多关注制度、社会文化方面解决之道,不如关注自身做好精力管理。
这才是自己做出实质性改变的影响圈。
4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理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
由此想到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以及北宋大家张载著名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古往今来,能做到的,又有几个人?
无论东西,大家对于知识分子,都存在理想化的想象,却总是被现实拆穿。
一方面是,知行合一很难,一个人的思想和个人本身,并不是完全同一的。
另一方面,鲜明的主张,美好的形象,是知识分子外在的公众形象,而在他具体的现实的生活中,却并不是那般模样。
由此想到,现在各种公知、网络大咖,都是带着滤镜的美好,能做到线上线下一致、内外知行合一的,真的凤毛麟角。
不只是知识分子,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的自我,也要面对真实自我带来的落差。
有理想是好的,这说明怀揣一颗向上的心。
而最难能可贵的,是脚踏实地,做个真实的人。
5
#不被机器替代的人
这个世界真奇妙:
机器越来越像人,比如,人形机器人一直在开发和完善中。
同时,人越来越像机器,像机器一样不知疲倦地工作,还开发出虚拟形象,甚至是硅基劳动力代替自己劳作。
在智能科技的促进下,这个趋势一直在加速。
如果有一天,脑机接口成为现实,那么又该如何区分机器和人?
也许,那时候的人,会分为纯粹血肉之躯,以及其他类型。
很多伦理问题随之而来。
与其纠结技术层面如何不被机器替代,不如想想怎么在智能技术加速度中,保持生而为人的独特性、稀缺性。
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逐渐融合的过程中,回归人的本真,活得富有创造性,活出人生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