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三章《自我、社会性与道德发展》读书笔记

第三章《自我、社会性与道德发展》读书笔记

作者: 管杰 | 来源:发表于2018-05-20 17:35 被阅读107次

            儿童的成长首先是内在肌体和生理发育,只有关注儿童内在的成长规律,再遵从教育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了解生理与运动发展特点:

    一、生理发展

            学前阶段、小学阶段、青春期。青春期几个典型的生理现象,如女孩的初潮,男孩的遗精等现象。青春期的孩子的体型会发生变化,变化是因人而异的,变化明显称谓早熟,反之则晚熟,在体型变化中重要的测量指数——体质指数(BMI)。心理学家很早关注晚熟和早熟的青少年在学业、社会性和情感上的差异。

            关于早熟和晚熟研究的有趣结果:女孩的早熟不如男孩早熟,早熟的男孩不如晚熟的男孩。晚熟的男孩成年后更具有创造性、容忍性和理解力,可能晚熟所带来的考验和焦虑,使得这些孩子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但这种变化因为遗传因素是不可控制的。但要意识到孩子们的成熟的年龄差异很大,这些都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应对这种差异,本章中提供实践指南值得玩味。

    三个支撑观点:

        A重视而不关注学生的生理差异

        B提供学生获得生理发展差异的正确信息

        C理解学生对外表和异性的关注会占用他们的很多时间和精力

    为此采取的行动指南是:

    不要明显按身高安排座位(A)

    除了组织靠体型、力量获胜的游戏和运动,还要组织展示学生的认知、艺术、社交、音乐等方面能力的游戏和运动。(A)

    开设生长差异的科学课程(B)

    提供相关的书籍或材料,便于学生了解生长的差异,确保学生理解早熟和晚熟的优缺点。(B)

    学校鼓励在生理教育的非正式的指导(B)

    为学生提供克服不理想的生理特征获得高成就的个体榜样(B)

    课后给学生一定时间用于社会交往(C)

    在课程的相关资料,讨论这些生理差异的相关主题。(C)

    第二,教育研究与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游戏、休息和体育活动促进儿童的成长。

              蒙台梭利强调:“游戏就是孩子的工作”美国儿科学会宣称“游戏 对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生理、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健康”神经学家认为游戏过程是大突触的“修剪”过程,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儿童了解周遭环境,尝试新行为,解决问题以适应新环境的过程。

            结合上一章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的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各种行为方式与环境互动;前运算阶段,儿童喜欢扮演类游戏,在游戏中生成大量符号以及语言的使用并与他人的互动。小学阶段就是进入运算阶段,孩子喜欢幻想,玩更复杂的游戏和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冲体验学习合作、公平、协商,体验成功与失败,并发展更为复杂的语言;进入青春期(形式运算阶段)游戏对孩子的生理和社会性发展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系统的、有计划的运动能够促进孩子的心理过程的发展,这些心理过程将有助于个体克服学业和人生道路的挑战。还有的学者研究标明课间休息是亚洲国家的青少年的在阅读、科学和数学的测验中表现优于美国学生的归因之一。运动和积极性的休息促进孩子的改善孩子的体质与体型的变化,有利于孩子心里过程的发展。

    第三,儿童在生理发展中的挑战是什么呢?

            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生理的发展过程中肥胖症、进食障碍成为青少年发展的趋势,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身体意向?要做到聆听、询问和帮助。聆听学生关于自身健康方面的谈话,留意学生的话语,一旦青少年对健康方面的问题发表了一些自已的见解,教与就可以把握机会,就身体意象与他展开有意义的对话;询问学生一些为良好的身体意向的不健康方法,如节食等;确保学生在遇到身体意象方面的困扰时有足够的资源寻求帮助。

    二、发展的社会背景

            背景是内在的和外在的环境和情景,会与个体的思维、情感和动作相互作用,并最终决定个体的发展和学习,背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不仅包括家庭结构、教养方式、文化与教养、依恋、父母离异的因素,还包括帮派、同伴文化、社交圈与友谊、受欢迎性、谁可能会有同伴问题环境影响。发展中的人既会受内部环境影响也受外部环境影响。尤里·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系统模型理论。个体的发展是在一个微观系统(如家庭、朋友、学校活动和教师等)中进行的,这个微观系统包含于中间系统(所有微观系统中元素的相互作用),中间系统又嵌入外部系统外部系统(尽管儿童并为直接参与,但对他们的发展仍会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如社区资源、父母的工作场所等);这三个系统都是宏观系统(更大的拥有特定的法律、习俗和价值观的社会环境)中的一部分。此外,所有的发展都发生在特定的时段内,并受时间段的影响。因此,生态系统还包括一个历时系统。

            人的发展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系统,最初从母亲的子宫对人的发展就有了影响。出生后就进入了家庭。然后有了诸如家庭结构、教养方式、文化与教养、依恋、父母离异的因素的综合的影响。

            家庭的结构也日趋复杂化,有混合家庭、扩展家庭;教养方式根据温暖和控制高低水平分为权威型(高温暖、高控制)、专制型(低温暖、高控制)、放纵型(高温暖、低控制)、拒绝型(低温暖、低控制)。除了拒绝型的教育方式家庭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并且努力做到更好。但他们对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存在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儿童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美国学者研究表明:权威型父母的子女在学校里表现出色,对自己很满意,与他人相处融洽;专制型父母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负罪感和抑郁情绪,放纵型父母的孩子往往不能处理好同伴的关系——因为他们习惯了我行我素。溺爱型和拒绝型、忽视型、不作为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发展是有害的。教养方式与文化、社区有很大的联系。教养方式的跨文化研究显示亚裔的美国家庭教养方式对已有的欧裔美国父母和儿童的教养方式提出了挑战。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实践指南值得借鉴。

    1. 与家庭合作,共同找出家庭参与教育方法。提供一系列可能的计划,确保这些计划适合你所面对的家庭,并切实可行。

    2. 记住,有些家庭或成员可能在学校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或是害怕、不信任学校和教师。尝试在学校之外的地方和他们沟通。去那些家长可能去的地方,不要总期望他们回来学校。

    3. 通过电话或便条的方式定期与家庭保持联系,无论什么情况都要保证确定联系人,和各种方式的沟通。

    4. 确保每次沟通都是积极正面的,强调发展、进步和成就。

    5. 和家长一起设计家庭活动,以庆祝学生的努力和成功,如一场电影、特别的饭菜、去公园或图书馆、外出吃冰激凌等。

    6. 通过便条、短信、微信等以文字或图画的方式定期向家长报告学生所取得的进步。要求家长注明他们是如何这些进步的,并将便条返还给教师。

    7. 给学生家里打电话,讨论学生所取得进步,回答家长的意见。并对学生家庭所给予的支持表达谢意。

    8. 鼓励家长参观学校并观摩课堂。

            很多因素会影响教养方式的发挥作用,文化背景、社区环境以及儿童的依恋关系等。比如专制型教养方式与不安全的依恋形成有关。依恋的质量对教师也有影响。父母离异的孩子更需要的关怀,具体可参照如下的指南。

    λ 记录学生任何一个突如其来的行为变化,它们可能表明家庭出现课问题。

    例如:

    1.关注学生的身体症状,如反复的头疼或胃疼、体重剧增或剧减、疲乏或精力过剩等。

    2.警觉学生不良情绪征兆、如喜怒无常、脾气暴躁、注意力无法集中等。

    3.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压力的信号。

    λ 与个别学生交谈,讨论他们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可以借此了解是否发生了不寻常的压力事件,如父母离异。

    例如:

    1.做一个好的聆听者,因为可能没有其他成年人愿意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2.让学生了解你可以和他们交谈,并让学生决定谈话时间。

    λ 注意你的语言,避免形成对“幸福”(双亲)家庭的刻板印象。

    例如:

    1.上课尽量用“你的家人”而不是“你的父亲母亲”

    2.避免使用诸如“我们需要妈妈的协助”或“爸爸会帮助你”这类语句。

    λ 帮助学生维持自尊

    例如:

    1.对出色的工作予以肯定认可。

    2.确保学生们理解作业,并能完成作业。这个时期不适合增添新任务或加大工作难度。

    3.学生可能对自己父母不满,却把火气撒到教师身上,所以不要太在意学生的愤怒。

    λ 发现学校可以利用的资源

    例如:

    1. 学校心理学家、辅导咨询师、社会工作者或校长谈论特别需要帮助的学生。

    2. 考虑建立一个讨论小组,由受过训练的成人主持,帮助学生度过父母离异的阶段。

    λ 明确父母双方的知情权。

    例如:

    1. 如果父母双方有联合监护权,他们都有权利了解孩子的情况和出席家长会。

    2.没有监护权的家长可能仍然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进步。与校长一起了解法律上无监护权的父母权利。

    λ 了解学生因奔波于离异父母双方家庭而产生的一些“长期问题”

    例如:

    1. 学生与离异父母一方共同生活时,可能会将书本、作业、运动服遗忘在另一方的家里。

    2. 离异父母可能收不到学校通知,因此没有按时到学校接孩子或是错过了家长会。

            下面我们从帮派、同伴文化、社交圈与友谊、受欢迎性、谁可能会有同伴问题环境把握学生可能受到的影响。

            青少年会加入一些帮派而获得身份的认同。同伴是决定他们是否积极投入学校并努力学习的最主要因素。同伴文化跟父母的价值观、兴趣比较中,同伴通常在时尚及社交方面的影响更大,而父母在道德、职业选择及宗教上有更大的影响。同伴文化还会影响学生在学校的动机和成就。有良友的学生学业成就高,积极向上,社会性程度高。反之,容易导致辍学。儿童在群体中受欢迎维度,可分为受欢迎的、被拒绝的、有争议的和被忽略的几种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被拒绝的社交退缩型儿童容易受到受欢迎的反社会儿童的欺凌(见图示)。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氛围,帮助学生融入集体,鼓励分享、合作、和友好的互动的亲社会行为。

    第三章《自我、社会性与道德发展》读书笔记

    教育每一位学生: 教师的支持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很重要。好教师教师要做权威性的教师,好教师要关心学生,要有效管理组织班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心意味着不仅学业上的高期望值,还要对学生个人的关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关心唤起学生的对学校和学业的关心。教师要关注受虐儿童,要掌握儿童受虐的征兆。

    见图示:

    第三章《自我、社会性与道德发展》读书笔记

    三、统一性与自我概念

            教育要遵从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儿童心理发展不同阶段有“标尺”(目标和关注的问题)吗?皮亚杰的运用感知运动和运算阶段来标量人的发展感性到理性的思维发展特点,而埃里克森提出“人生八阶段”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并指出在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个体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务。

    学前阶段:运动感知和前运算阶段

    信任——不信任:儿童对无法控制的周遭世界安全的依恋。极端信任和极端的不信任都是功能失调的表现。需要一种平衡的合适的依恋态度。

    自主——疑虑:儿童的自信与自制的开始,需要合适保护,才能培养儿童应对世界的能力。不平衡难易程度的任务,将导致儿童终生自我怀疑与疑虑。

    主动——内疚:外在要监督但不干涉。

    小学阶段:前运算和具体运算阶段

    勤奋——自卑:这个时期鼓励主动性和勤奋。见图示:

    第三章《自我、社会性与道德发展》读书笔记

    青少年时期:形式运算阶段

            寻求同一性,不断追问我是谁?的问题。学生不断探索、承诺和同一性的获得。也容易出现同一性早闭和同一性混乱。如何形成同一性形成,见图示,实践指南。

    第三章《自我、社会性与道德发展》读书笔记

    四、理解他人和道德发展

            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或是非判断的具体阶段理论,并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每个水平又可细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前习俗水平。

    阶段1:服从取向——遵守规则以避免惩罚和不好的后果。

    阶段2:奖赏/交换取向——以个人的需要和愿望决定是非对错,“我想要的都是对的”

    习俗水平。

    阶段3:好孩子/关系取向——好就是意味着乖”,令他人高兴。

    阶段4:法律和秩序取向——必须遵守法律和尊重权威,社会秩序必须维持。

    后习俗水平(原则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行为的好坏取决于社会普遍认同的标准,“为最多的人谋求最大的幸福”就是其典型代表。

    阶段6:普遍道德原则取向会无论法律或其他人如何说,个体都坚持关于个人尊严和社会公平的普世原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章《自我、社会性与道德发展》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ut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