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艺术教师,熟悉艺术类知识技能是安身立命之本。“艺术的实质是内心的情感和审美体验”,艺术教师如果没有长期的艺术技能训练积累,不接触学科前沿信息,不鉴赏艺术作品,缺乏艺术实践的感官体验,就不会具备鉴赏和评论艺术作品的可持续能力,艺术作品孰优孰劣,就无法与时俱进的评论,行家所谓的“眼低”就是这种情况。试想一位“眼低”的艺术教师如何来正确评价学生的习作与练习?学生有何优缺点,有没有闪光点,他怎能敏感地发现?无法与时俱进地对学生艺术实践做出正确评价的教师,能称职吗?正如一位味觉麻木,观念落后的人,绝当不了一名好厨师!马克思说过:“你要懂得音乐,便需培养一双懂得音乐的耳朵,你要欣赏绘画,便需具备一双懂得形式美的眼睛,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诸如“美术教师只要会上课,不必会画画”等论调实在是无知的!学过几年专业,以后再不钻研,希望一劳永逸的想法,也是错误的,任何学科都是发展变化着的,艺术观念、技巧、表达媒体都是日新月异,教学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很多艺术教师,确实存在着知识结构的失衡。只重视教学技能,轻视或放弃专业技能,非常普遍,导致本专业技能十分生疏,甚至已经完全荒废。随着时间流逝,情况更加严重,美术老师“不会”画画,音乐老师“不会”弹琴的现象很普遍。要改变这种现象,只有终身学习才是治本的良药。第一步可以回到艺术作品的鉴赏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参观书画展览,参加音乐会,通过大量鉴赏,重温旧知,接受新知,使“眼低”症状缓解,先做到“知其然”。“手低”可以在下一步提高,但决不能“袖手旁观”,因为某些审美体验必须通过动手获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经过实践“无法获得采用各种材料,运用各种工具创作艺术作品时所能获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丰富多样的体验” 。艺术教师时常动动手,张张口,写字画画,弹琴唱歌,实在很必要。第三步要通过各种新媒体,不断接触艺术学科最前沿的信息,在艺术观念、技法、表现媒体、手段等诸方面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只有“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并且“知其新”,工作中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当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成熟的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再仅仅把专业知识技能作为重点,而是转到了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应用上” 。 “知识和技能不应该以知识的形态呈现,而应该转化为行为方式来呈现,我们的问题正是,教师们常常把自己上学时从课堂中学来的知识技能,未经转化为适当的教学行为方式,直接灌输给了并无什么艺术要素的感知、艺术体验经验的孩子们,他们当然不能形成兴趣” 。对于教师来说,“转化”知识的“教学方法”当然也是一个值得不断研究的课题,教学方法问题的研究自然也不能放弃,否则就是因噎废食了。
此外,艺术教育首先是一种情感教育,“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失掉了情感就没有了艺术”。王国维说过:“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因此,作为一名艺术教师,必须是一个“对生活满腔热忱,对工作满腔热忱,对学生满腔热忱的人,是一个情操高尚、趣味纯正的人”。艺术教育的情感陶冶作用是通过教师和艺术作品实现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人格力量、个人魅力的作用不亚于说教。“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面对美与艺术,不投注生命的热情,便不能达到目的”“梁启超在北大演讲《桃花扇》时,涔涔泪下,满堂愀然”就是范例。艺术教师应该有艺术家气质,应该情感丰富,富有想象力与浪漫情怀,骨子里蕴涵着自由与率真。艺术教师的气质修养,人文情怀是知识积累的结果。如果一个艺术教师肤浅乏味、情感苍白、“俗不可耐”,毫无艺术情趣,相信学生很难会喜爱他,一个刻板冷漠、势利庸俗的人不可能当好艺术教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