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好友,到剑桥去。
路上,兼做导游的英国朋友介绍,剑桥这里,原本没有城镇,后来有了剑桥大学,才发展成为一个开放型的城镇。进了城镇,就进了剑桥大学。
刚一进城,导游停车了,让我们下来,指着旁边的一条小河说,这就是剑河,也叫康河,前面那个木质小桥,便是康桥了。我们很惊诧,都睁大眼,“轻轻的”盯着康河和康桥,唯恐错过“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康河的柔波”以及“软泥上的青荇”“夕阳中的新娘”……原来这就是徐志摩《再别康桥》的那座桥啊?!一时间,仿佛整个天幕,都轻轻的来、轻轻的走、轻轻的招手,激动的不得了。其实,后来才知,康桥,不限于此座木桥,剑桥大学所在的整片地方,都叫康桥。
还在康桥的情绪里,就被带到三一学院。导游把我们领到学院门口,指着一棵小树,坚称这就是砸了牛顿的苹果树。我们相信,牛顿在三一学院上学,但似乎怎么也难以将这棵毫不起眼的小树,与伟大的牛顿联系起来。
接下来的参观,很震憾的,不仅震憾于城堡般跨越时空的建筑,更震憾于其学术氛围和伟大贡献。它培养出32位诺贝尔奖得主,著名毕业生包括牛顿、培根、拜伦、怀特海、麦克斯韦、罗素等哲学家、物理学家、诗人,甚至连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英国国王乔治六世、英国王储查尔斯等,都曾是它的门生。
流连于古老的钟楼,漫步于哥特式巨庭,沉浸在圣保罗“使徒书信”手稿、牛顿《自然原理》初版、弥尔顿诗作手稿与浓郁的草坪、烂漫的鲜花共同构成的学术气氛中,耳畔分明真真切切响起十九世纪的号角,滤去弥漫的硝烟,就是包括苏格拉底在内的几十尊伟大思想家雕像后面的历史丰碑了,除了由衷的尊崇,还有对人类共同文明的敬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