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举出生20天了。我刚刚尖着嗓子,对她唱了一段《青藏高原》,她睁大眼睛望着我,仿佛看猴把戏一样,新奇又好笑。
从9号出生到今天,我一直休假,伺候月子。在这期间,不困不累,也没有体会到“忙到头发都白了”的滋味。反而更多时候,给我一种探索学习的体验,同时因为得到反馈很快,进而就有了“一直探索下去”的动力。
宝宝目前状态挺好,白天吃得多,晚上睡得香。哭闹不多,精神状态也不错,实在省心。但其实我们一刻也没闲着。
俗话说“一宝看书养,二宝当猪养”。没养过二宝,但现在,我们确实是在边看书边养。
从怀孕开始到现在,在看的书有:《怀孕40周完美方案》、《西尔斯怀孕百科》和《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在逛的论坛有:《宝宝树》、《宝宝知道》。当然还关注了几个公众号:《孕妈学堂》、《丁香妈妈》等以及添加了相关的小程序。
看了这些书和资料,有什么收获呢?
收获1:观念的改变,认知的升级——从传统的育儿,转换成亲密育儿。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刚奶完的宝宝,抱着不哭,放下就哭。传统观念:让她哭会吧,不能老抱着,惯坏了。亲密观念:她需要怀抱,抱抱她吧。于是,对宝宝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的父母,会收获宝宝截然不同的回馈。
第一种:宝宝哭了,不抱不哄,于是宝宝哭得更厉害了。这时候又会出现两种情况:
情况A:父母终于忍不住去抱,哄了半天,宝宝停止哭闹了。但同时TA也学会了,以后有需求,必须要嚎啕大哭才能得到满足。于是,这对父母收获了一个爱哭闹的“淘气”宝宝。
情况B:父母强忍着没去理会宝宝,果然,宝宝哭声越来越小,睡着了。你以为宝宝终于学会了独立,其实她只不过累了、倦了。同时她学会了,哭也没有用,不如省点力气睡觉,或者吸吸手指吧。于是,这对父母收获了一个安静其实“内向”的宝宝。
第二种:宝宝哭了,赶快去抱抱,哄一哄。
看看TA是不是没吃饱?大小便了?衣服没穿好?或者干脆就是想抱抱而已。总之,宝宝的需求,每次都及时得到了满足,不再那么爱哭闹了。以后只要哼哼几声,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妈妈就会懂了。于是,这对父母收获了一个不爱哭闹又会沟通的乖宝宝。
你看,在我当爸爸之前,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面对婴儿的哭声,只会思考1:太烦了,小baby就是爱哭闹;2:小孩哭正常的,让TA哭会就好了,哭多了将来嗓门亮...... 万万没想到,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对宝宝产生这样明显的影响,就算是新生儿也一样。
其实在育儿这件事上,大家目标是一致的
当然,不得不提,在你亲密育儿的路上,最大的困难,其实来自你的身边人,尤其是父母。在中国,老一辈的育儿观念几乎可以概括成“养大就好”。你否定他们的观念,简直就是在否定你被他们养大这个事实,你会得到足够多的反对意见。
那么,你除了坚持你的方法论,还要耐心的疏通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沟通关系。有一个重要原则是“求同存异”,不去否定老观点,尽量寻找两辈人之间的共同点,例如“目标一致”。当然,我会告诉你,就连这个内容,在书上也能找到教材和方法。
收获2:明白了一个道理——育儿其实是一套“有理有据、注重实践”的方法论。
这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年轻的新手父母,在初次育儿的过程中,如果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就不会一直手忙脚乱、鸡飞狗跳、力不从心。相反,遇到问题会参照知识储备,或者干脆翻书,找到方法再去执行,往往会解决问题。
例如:长沙近期,一直处于“烧烤模式”,家里24小时空调开启。于是,家里人怕宝宝着凉,长衣长裤穿着还包一块浴巾,外加戴个棉帽。然而,不出几天,宝宝脖子上就长出了痘痘,屁股也有痱子。月嫂说太热,宝妈怕太冷。一家人纠结,不知该穿多少。果断翻书,买了室温计、湿度计,配上加湿机。然后,参照标准,调节成最舒适的室温和湿度,脱掉厚衣服。果然,第二天,宝宝的痱子和痘痘就消了很多。
注意,在这件事上,看书最大的作用,并不是让你知道长痱子了就是太热,需要减衣服(这点只要不是太蠢都能意识到)。而是给你一个明确的参考值,准确的告诉你,应该保持怎样的温度和湿度,衣服到底该穿几件,长袖还是短袖,棉质还是纱质。
那么,有了这些明确的参考值,和自己估计推测,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是,如果是估计的,有可能对了,也有可能度没把握好,衣服减多了或者温度调低了,很有可能真的不小心让小宝宝着凉感冒,随之而来的,估计还有家里人的争吵:当初我说什么来着?而参照标准来,出错的概率就极小了。
漫漫育儿路 一起探索
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懂得把书中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并且依据自家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高手。
作为一对新手父母,我们正在经历人生中的重要阶段——育儿,而且我们非常重视这件事。
漫漫育儿路,如果你感兴趣,欢迎来聊两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