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看到一本名叫《斜杠青年》的书,其中里面一段关于产品思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每当花时间和精力做完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会思考别人会不会有类似的需求,如果有的话,我就会将自己的经验转化成对他人有价值的‘产品’。”
在工作中当我花较多精力和时间解决掉一个技术难题时,我通常会整理出一篇相对详细的问题笔记分享出来,目的是想着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可以做个参考,另外或许也可以帮到其他需要的人。
2
整理分享工作笔记的做法和作者所说的产品思维很想象。关于这点自我感觉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当我回看工作之外的码字写文时就发现了问题。
工作之外的码字出发点是记录生活,分享想法,同时心底还藏着一个小九九,那就是利用现有自媒体平台分享自己写的文章,期待有一天能够通过文字实现自己在本职工作之外的额外创收。
结合产品思维来说,只有对用户有价值满足用户需求的东西才能称之为产品。再看我工作之外码字的出发点,记录生活,就像是记日记,想着以后能翻看;分享想法,背后的潜台词是,并没有考虑满足别人需求,就是说你爱看不看,跟我无关;而一直没有说出口的小目标是,利用自媒体通过文字实现创收。
因为我一直觉得,在本职稳定的工作之外,能通过兴趣爱好实现额外创收是一件特别酷的事情。而要想通过输出的文字实现额外创收,那输出的文字必然是产品化的。而现在我写的文字更多是为自己,而没有多少想着是为了别人,这样目标就和出发点有点背道而驰了。
背道而驰
3
这种突然意识到的冲突让我内心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一直平静不下来。搞的我都有种如果不想明白这个问题,就啥事都干不下去的感觉了。当把自己的矛盾想法和小蔓讲述一遍之后,自己一下子像是开了天窗。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系统思考分析图:
系统思考
表达欲望和外界反馈是我进行码字分享的真正动力,但如果能够将外界的正向反馈增强的话,表达欲望和码字的动力自然也会跟着提升。
而如何增强外界的正向反馈呢,换句话说如何能让别人说你的产品好呢,很简单,自然是提升产品质量。咱的产品就是输出的文章,要想增加正反馈,就在源头写文章时控制文章质量。
3
《斜杠青年》里有提到,决定读者数量的不是文章更新的频率,而是文章的质量。平淡无奇的文章如果推送过多反而会引起反作用,读者可能会因为内容没有价值,将其视为一种打扰而取消对你的关注。
只有从产品思维角度出发,提升文章产品质量,只输出对读者有价值的内容,才可以获得读者的认同。
其实,这里也并不是说把自己单纯记录想法,喃喃自语的文字停掉,只是以后写给自己的文字就当做私人日记就好了,无需对外分享。如果对外分享,就输出那些经过产品思维过滤,对别人有价值的文章,这样才有助于推动反馈机制的运转。
这样思考下来,困惑我的问题就解开了,出发点和目标方向就保持一致了。想通了这点,本质性的动力和目标问题就算是解决了,剩下的就是行动和探索高效方法了,开干吧活计们,加油!
题外话:从来没有想过,关于出发点和目标的问题会如此的困惑我,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觉好像有点触摸到思想者门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