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一句话:
“很多父母终其一生都在孩子的心门外徘徊,他们没有找到钥匙,却怪孩子难以沟通。”
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都需要技巧。
学会好好说话,更是如此。
但如何才能做到好好说话,则是一门需要父母多加练习的学问。
因此,咱们爸妈接下来在和孩子沟通时,就可以多尝试使用“事实性表达”。
所谓“事实性表达”,运用时大致可拆解为以下3个步骤:
第一步、客观且真实
第二步、“我”的感受
第三步、“我”的决定是...
举个例子。
如果你跟孩子约定好周末只能玩2小时手机,但孩子不仅超时了并且还在玩,你会选择怎么沟通?
上去就是一通臭骂?
亦或者冷处理,干脆置之不理,直到孩子自觉放下手机?
无疑,以上两种方式都不可取。
前者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暴躁。
因为父母用苛责、吼骂换来的,注定是一个暴躁、叛逆的孩子。
而后者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放任自流。
对此,我们不妨可以试试“事实性表达”会怎么说——
(基于客观事实)“你玩了3小时手机,破坏了我们共同制定的规则”
(我的感受)“我很生气”
(我的决定是...)“我们需要聊一下,知道你真实的想法”
你看,言简意赅的3句话,既表明了父母的立场和态度,又把诉求清晰地传递给了孩子,还避免了亲子间发生冲突。
何乐而不为呢?
父母在沟通中学会有效表达,才是解开孩子青春期“叛逆”谜题的真正密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