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职场类网站朋友C经常闲聊他们的网站。多次闲聊中,对于该网站零零散散的功能和运营有所了解。
今晚特意去拜访该网站,发现网站的积分功能中,达到一定积分可以兑换与行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当前互联网线上培训、线上公开课很火爆。在参与的数次线上公开课中,除了经验分享、头脑风暴,剩下最多的就是招聘的需求了。于是有个想法:
利用现有资源,引入行家做导师,做线上公开课,拉新留旧。同时依托已有招聘功能,做后续的周边服务。
和朋友C说了下想法,但从现有的产品目标、产品策略、用户群体上均不太匹配。而现在他们正在做的是依靠“搞定”招聘来搞定用户量。那如何“搞定”招聘呢?C告诉我说:
从根源入手:对于求职者,最强烈的需求是①了解是否招人;②了解什么岗位招人;③我是否符合要求。
网站提供的问答功能数据,80%-90%的求职者提出的疑问,都跑不出这三个范围。现有招聘功能主要用户群体是经验少,或判断能力差的求职者。而有经验的求职者更倾向于内推、引荐或者猎头等方式去表现自己的价值等级。
对于主要用户群体,招聘信息是不确定的信息。用户基本不会看,或者不和自己作对比。用户更希望通过直接提问,得到企业的回复。比如:
我可以去贵公司工作么?贵公司招XX岗位么,工资待遇如何呢?我经历如何经验如何,贵公司认为我可以去么?...
那么针对这些主要用户,要做的就是从根源开始,去解决去优化最基础最强烈的需求,去从求职的最初环节入手,比如求职者与岗位的匹配度、求职面试题目攻略等。
朋友C公司这种先从现有产品入手,从根源的基础需求进行优化,再去搞定用户量的做法。比较扎实,入手快,对于现有产品利大于弊。而我的想法,需要人力和时间去做一个新需求,新需求和现有产品的用户群体重叠占比小,最后可能得不偿失。在这里,对产品用户群体的认知上,我没有经过分析得到的想法现在看来是不靠谱的。
说到这里,是否有功能需求一直排着档期做?是否有竞品做了我们就要做?是否有活动堆着挤着做?而产品的根源上,最基础的需求上一直没有做优化,做完了就一直在赶别的需求。殊不知基础需求的体验一直不佳,自以为已满足基础需求的产品实际效果并不好,或者一直了解有不足但没有时间优化。
在这个赶时间赶进度的互联网时代,踏踏实实回归根源,把最基础的需求做好,这是产品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