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万众世间百态,无非趋利避害

万众世间百态,无非趋利避害

作者: 李小钊 | 来源:发表于2018-07-14 22:54 被阅读87次

    篇一:一切的背后,都是趋利避害。

    一、原来如此

    以前看这个社会,觉得人际关系如此繁杂多变,人心人性总是反复难测,为什么有人高尚,有人卑劣;有人重义,有人薄情;有人乐善好施,有人贪婪自私;有人家门火若闹市,有人家门无人问津。

    那时候常在想,人性是恶吗?不是!人性是善吗?也不是!那人性是什么?

    某天看书偶然见到“趋利避害”这个词,突然觉得以前的各种如迷雾般的困惑,一下便豁然开朗;社会运行规律的脉络,清晰呈现在眼前。我们看到的世间百态,人性种种,无非是每个人都在以“趋利避害”这一准则,去权衡后决策和行动而已。

    人性天然倾向利我,对个体而言,人性不分好坏对错,更无是非善恶。我们一切行动的背后,都是趋利避害在驱动!

    二、人人都厌恶损失。

    这是上个世纪美苏太空争霸时期的事。

    宇航员在太空空间站中撒尿的时候,会用一个套子套住丁丁,以防尿液四处飞溅。

    当时NASA根据套子上的洞口大小分了三种型号,大、中、小。

    但地面人员发现,所有宇航员都不约而同的只使用 大号 套子,就算使用过程中套子下滑也坚决不换,教育多次未果。后来NASA的科学家们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以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把套子的型号改成了,大号,加大号,加加大号。

    点评:男人不愿用小号套。因为他们的竞争意识里告诉他,“小”就意味着竞争劣势,不如别人意味着失去权力控制,失去认可,失去公平,有可能不被尊重和受到各种社交耻笑。而“大”意味着还有中和小垫底,自己本身就已经处在高度的优势地位,因此没有心理上的各种负担,接受起来容易多了。

    所以,我们的行为和语言,应该尽可能不要让别人遭受心理上或者物质上的损失。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接纳。

    三、聪明,可能反而是祸害

    曾经遇到过一些人,他们聪明伶俐,思维敏捷,精于算计,当他们找朋友帮忙的时候,总是想既然是朋友,那就应该无偿帮我才够义气嘛;

    当朋友找他们帮忙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就算是大家朋友,你也应该会做人,我帮了你的忙,总得意思意思才够朋友吧。

    这样的人,他们可以占便宜,不能吃半点亏,他们的每一个决定都能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是他们的整个人生串联起来,却没有太多事业的成就,人际关系往往还不大好。

    因为他们遵从了自己内心“趋利”的本能,总想自己利益最大化,甚少顾及别人的利益和感受,往往是可以共苦而不能同甘。这种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在别人眼里就是个自私自利的人,还自我感觉颇为良好。

    而那些跟他们发生关联的人,他们的朋友,以及跟他们有所往来的所有社会关系圈里的人,也会遵从了“避害”的本能——把这样的人当做祸害,避他们而远之。大家不愿意跟这样的人交往、接触,更不要说信任他们和帮助他们了。

    李嘉诚做生意有一个理念,那就是能赚一块的,他愿意只赚7毛,另外3毛让利给合作伙伴;除了甘心让利以外,他还重诺守信,言出必行,长期下来,愿意跟他交往,找他合作的人为他做事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因为他让别人一种安全感,知道靠近他非但无害,还大为有利。

    利之所在,自然人人趋之若鹜,这个就是“吃亏就是占便宜”最好的解释!

    相对而言,上文说的那些太过精明的人,总是把自己的利益得失放在首位的人,非但不肯吃半点亏还总是想占便宜的人,对于其他人来说,这种人一出现就意味着自己可能利益受损,大家自然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了。

    这样的人,没有意识到一点:只有善于“利他”的人,才会获取别人的好感、信任、和支持。只有善于利他的人,才能调动广博的社会资源,从而实现真正的“利我”。

    四、趋的什么利,避的什么害?

    这个“利”,不只是狭意利益的利,而是所有能让“我”这个个体感受到的安全、开心、愉悦等正面感受的总和。

    而能让我们安全、开心和愉悦的,一般来自:

    1、金钱。

    不管是在何种买卖交易上,我们本能地有着想占便宜、不愿吃亏的心理。因为无论是额外获取,还是节省现有的金钱,都意味着我们手上会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金钱,来满足其他各种物质需求;金钱是我们生存在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我们的大利之一。

    你能让别人省钱或赚钱,那对他来说便是利!

    反之,你如果总让别人亏钱或者遭受损失,那你对他来说便是害!

    二、认可和尊重。

    人只有二两个属性,第一个是动物属性,第二个是社会属性。

    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无时无刻不需要跟其他人发生关联,获得反馈。而被接纳,被肯定,被赞美,被尊重,就是我们作为社会动物最渴求的正向反馈。

    我们天生就怕被群体排斥,所以在社会地位低微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平等、重视、尊重、善意,甚至还需要从比自己更弱小的群体中取得要优越感。

    被尊重和认可,这是人们精神层面的对外需求。

    你总是尊重和认可别人,对他来说你便是利;

    如果你总是颐指气使、趾高气昂、言行无礼,总是指责别人,否定别人,并爱用反问句,那你对别人来说就是害!

    3、情感和社交。

    作为社会动物,我们除了需要从外界获得认可和尊重,还有自己精神层面的内在需求,我们还需要亲密的两性关系,需要精神支撑(宗教、家庭、伴侣、子女都可能是我们的精神支撑),被需要,互助,安全感,情绪调节,交流等。

    你跟别人成为朋友,愿意对他们付出,给他们帮助,愿意经常跟朋友们保持联系,愿意感知他们的感受,体恤他们的苦楚,开导他们的烦闷,你对他们就是利。

    如果你总是心怀叵测、暗中算计、冷漠自私、袖手旁观、冷嘲热讽、落井下石、见利忘义、背信弃义、卖友求荣,你对他们就是害。

    长期下来,如果身边朋友越来越少,那就间接说明自己存在某些问题,所以越来越多人不愿意再跟你交往了。

    4、实现自我。

    人的进化动机推动我们不断更迭已经被满足的需求。

    当前面的几个需求都被满足以后,我们对“利”的考虑,有可能已经跳出个体,更多的是考虑群体的大义和大利——通过帮助人类整体,通过利他来实现利我,实现人生意义。

    你能发现别人的社会价值,帮他们实现社会价值,对整个社会有所贡献,对他来说你就是利。

    如果你总是恶言怪语、肆无忌惮、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蝇营狗苟、毫无底线、破坏规则,那你对别人就是害!

    因此,只要我们从别人需求的“利”出发,就可以了解他的立场和动机。只有做一个对别“有利”的人,能够带给别人利益,满足对方的各种需求,我们才有可能获得别人的善意的交换,和同等对待。

    篇二:关于趋利避害的暗黑推导

    对社会整体,道德是安全感的评判标准。道德源于人性而超越人性,他要求个体进行自我克制以维护群体长期的利益。

    道德可以说是群体安全感的底线。

    如果你突破了道德底线,往往意味着你可能会侵害他人合理的利益,有可能会让别人受损,给别人带来危险。

    人性天然追求安全感,而道德这条群体的安全感平衡线,是社会安全感的内部个体相互妥协的结果。

    法律是以暴力为保证的强制道德,可它只有在社会整体安全感较为良好的地方才能起有效的约束作用。

    一个社会安全感越低,整体道德水平必然越低,法律也会摇摇欲坠。一旦这个社会的整体安全感崩坏,道德必然荡然无存。

    此时,个体的利我倾向再无约束,整个社会变成一个斗蛊场,毒者俞强,强者俞毒,法律则沦为斗蛊场终胜者的驯奴,任由其揉捏驱使,践踏玩弄。比如墨西哥,委内瑞拉,朝鲜,和带头大哥。这些地方,就是害,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在大量往外移民,这本身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趋利避害告诉我们,避免被伤害的最好办法,就是远离那些负能量的人。

    给别人制造痛苦的人,多是因为他内心遭受了某些痛苦,根据人性追求公平的本能,他需要看到别人痛苦来平衡内心!那些总是出口伤人的人,往往会把语言暴力转化为行动暴力;那些内心阴暗的人,迟早会把身边的人带入黑暗!

    痛苦天然就有毁灭和传播的倾向,而毁灭和破坏总是更强而有力,并且富于侵犯性。

    相对而言,美好的东西反而脆弱得不堪一击,内心美好的人总是假设别人也美好(否则她内心也就无法美好),如果对这种潜在的侵害还抱着包容,体谅的心态,那自己迟早也会牵连受累。

    所以一定要提前预见,对那些有着黑暗心理和负能量的人,一旦发现端倪,便应该远远离开,老死不相往来!

    趋利避害,告诉我们不要同情心泛滥!为什么?

    因为你看到值得同情的对象往往不是一个应该被同情的人!他们之所以被你同情,就是因为他们遭遇了某些你所不愿的痛苦!毁灭的倾向已经根植在他们的性格里,潜藏在他们的行为中,你的同情有很大概率会让他们有机会把自己的痛苦传导到你身上!

    不要试图去怜悯和救赎那些痛苦的人,除非你有勇气承受那种痛苦!否则,同情就是一种潜在的自虐,还会给身边关心你的人制造更大的痛苦。

    任何行为都可能巩固为习惯,而且恶的动机往往比善更强烈。所以一旦痛苦制造者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他们的施害模式就有了前行的惯性和自我复制的动力,带动他们去寻找更多的受害者,制造更多的痛苦,直到被外力强行制止。

    所以,永远不要相信伤害你的人会只伤害你一次,盗窃犯会只盗窃一次,强奸犯会只强奸一次,杀人犯会只杀人一个人。

    没有那个女孩子不喜欢简单,纯粹,美好,善良的东西,莫不排斥复杂的,险恶的,丑陋的,罪孽的东西。只是世界并不会以我们的意愿去运行,存在便是存在,由不得我们喜欢,或者不喜欢。

    “你以为邪恶离你很远,其实就在你身边,如影随形”

    凡是出门在外,或者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遇人遇事多留一个心眼,多把别人多把事情多往坏处想想,好人在特定的时候也会变成坏人,坏人只会更坏,不要以为现在社会治安总体比较好,那些受害者受害前肯定不知道伤害她的人会伤害她。

    让趋利避害成为自己的本能,不要给别人侵害你的机会。我们可以给别人“利”,但是永远不要给别人机会“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众世间百态,无非趋利避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du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