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道"不打",但理解了吗?

知道"不打",但理解了吗?

作者: 指间渡石 | 来源:发表于2019-05-04 22:31 被阅读0次

    “国际不打小孩日”,这样的宣传日应该有!虽然,我是第一次听说。

    打了,说明你的爱有毒或者假。从教这几年,打学生的事情越来越遥远。借着这次话题,我想思考一下,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总忍不住要出手?当我们出手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

    很明白,当我们“啪啪啪”打学生的时候,我们潜意识里认为学生的这种行为“罪不可恕”“其罪当诛”,无法用言语沟通,错错错,学生就应该怎么做,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都是“罪大恶极”。这些想法,有人以为是从老师角度考虑的,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错,这应该是从领导角度考虑的,领导喜欢一切太平,你的学生乱七八糟,哪个领导都不会对你赏识。

    但是,你觉得你在为领导打学生?领导说话了:“这锅我不背”。领导不喜欢看到学生“乱象”,领导也不希望这个“打”乱上加乱,领导上面还有领导,上级外面还有普罗大众,还有眼睛雪亮的群众,尤其面对如今迅捷的网络,“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所以,不要为了领导而去打学生,更何况,领导都不背这锅!谁也不为,就单纯地把这个事情想明白。

    有人说,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最低的。是,在开始从教的岁月里,就是这种想法,教师只需要不打学生就可以取得很大进步。如果是这样的话,如果真正做到,很难。

    在很短的时间后,我们已经放下了时不时拿起来的暴力冲动,学生犯了错,作为老师,对学生严厉斥责,过后又是苦苦讲一番道理,从父母角度,从别人的评价角度,让学生作出保证以后绝不再犯。没有了“打”,确实是一大进步。可是,相比于“打”,讲道理,作保证,它的简单粗暴程度不亚于“打”,“打”是肢体强奸,这可以说是思想强奸。

    很长一段时间,就是这种方式。有用吗?有,学生可能受制于你的淫威,而稍微收敛,真的有用吗?那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学生可能口服心不服。期中考试有一个题目,是关于“规则与人情”的。这可以说是我从教第三阶段的思考,温和而坚定地守护规则,至少想要如此。面对学生之间的纠纷,针对当时的事件,评判出触犯规则的一方,作出反馈,惩罚相关方。这应该是真正的专业化吧。这个时候,常常有一种当法官的感觉。可是,后来我因为学生的某些反馈,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谁是十恶不赦的人?有吗?没有。

    有那么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教育的复杂性让我真正对教育有了敬畏之心,对这份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样的认识说来也简单,“存在先于认识”,“亲其师信其道”。我开始认真地观察每一位同学的行为,他们这一系列行为背后都有着多少故事,有我知道的,有我理解不了的,有我想不到的,他在上课一言不发的时候,我知道他也许在害怕什么,但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我调动我全部的脑细胞,也有可能是一个错误,我怎么能用一个简单粗暴的肢体或语言沟通解决呢?如果教育是为了他们自己,而又不仅仅是为了他们自己,我们应该怎么做?

    不打,很容易做到,“不打”的意义还在于我们还能怎么做?“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多么好听!但是,没有教师自己的刻意修炼,岁月就是指间的流沙,流过之后,什么也没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道"不打",但理解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fq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