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理论》这本书系统全面的阐述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对心理问题的创新解读,作者认为外部控制心理学,是导致人际关系困境的原因之一,而许多心理和情景困境,都是令人不满意的人际关系导致的。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想让他人去做他们不想做的事,他人试图让您做你不想做的事,你和他人都试图让对方做不想做的事,或者你仅仅是强迫自己去做非常令人痛苦甚至不可能完成的事,那么其实在无意识中实践着外部控制心理学——选择理论的最大敌人,或成了它的受害者。你无法控制他人,只能选择改变自己。
选择理论认为他人对我们的影响只有信息,我们的情绪都是自己选择的,这一理论让我们得以转化视角,明确个人自由的边界,积极发展彼此选择自由的新型人际关系,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这本书是最近两个月除了《文明之光(第一册)》之外,另外一本读的时间较长的一本书,加上做完思维导图的时间已经花去了六个小时。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按照检视的方法,翻到尾页看了选择理论的十条原则,非常惊奇的发现里面的主要内容和我最近看的理查德.保罗的《批判性思维工具》的两本书里讲到的内容有共同之处,人能够通过思维训练,控制自己的思维,进而控制自身的行为、需求、感受,前提就是我们要成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思考者。
拥有批判性思维能更好的选择——《选择理论》书评 拥有批判性思维能更好的选择——《选择理论》书评 拥有批判性思维能更好的选择——《选择理论》书评在阅读选择理论的十条原则时,对里面提到的四个关键词产生了疑问,什么是“优质世界”?什么是“外部控制心理学”?什么是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什么是“调解圈”?
带着对批判性思维的了解和这些问题开始读这本书。作者认为,我们相信别人真能控制我们的感受和行为,并进而放弃个人选择自由,基于这种认知,产生的破坏个人自由而摧毁人际关系的普遍心理学,被称之为“外部控制心理学”。外部控制心理学有一个简单的操作前提:惩罚那些做错事的人,这样他们会去做我们认为对的事,然后奖赏他们,这样他们就会继续听从我们的“指挥”了。
人的天性是自私的,无知的,而权力又是人类独有的需求,权力需求天然的产生控制欲。自我中心和社会中心的天然倾向,让我们通过顺从和控制获利。而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思考者,不再自私,不再有强烈的控制欲,不再顺从,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需求、行为,更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理解他人,变得更讲道理,不再无理的责备他人。请看看作者对控制与顺从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原因的精彩解读“如果外部控制是诸多痛苦的根源,为什么连深受其害的脆弱人群也仍然选择它呢?因为......它对掌权者有用,因为他经常让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它对无权者也有用,因为他们体验到了它在自己身上的作用,希望自己最终也能控制别人......无权者接受它,更多还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没有其他选择”,同样的《批判性思维工具》一书里对此也有精彩的说明“当处于自我中心状态时,我们会试图通过控制或顺从他人来获得他人的支持一达到我们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经常通过控制或顺从来谋取权力”。
为什么外部控制心理学是错误的呢?通过对比一个现实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自私的权力天性,会根据“所有权”问题,把世界上的人群分成两类。一类是我们拥有或试图拥有的人,包括爱人、妻子、丈夫、孩子、学生、员工。第二个问题是那些我们不拥有或者不试图拥有的人,通常是好朋友、熟人、掌权者、陌生人。为什么我们不强迫那些人,而我们的人际关系保持融洽的状态。而我们试图控制的人,你控制越多,人际关系越坏。
“调解圈”是人际关系的双方,为了共同的优质世界,在一个限定的范围内,通过自由选择互动,达成和谐共处的共识。而这里有一个默认的前提,就是认为在调解圈里的每个人都是能够独立思考并做出让双方共赢的选择的自由个体。
我们的行为并不只是指行动,他是思维、感受、需求的结合体,这样的行为是整体行为。《批判性思维工具》一书也认同同样的观点,尽管在人的大脑活动中,三种互相影响,但是思维却是控制感受与需求的关键,人类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思维,接着影响感受和需求,最后影响行动。
拥有批判性思维能更好的选择——《选择理论》书评 拥有批判性思维能更好的选择——《选择理论》书评我们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能给予他人的或者从他人处获得的只是信息,无论这些信息是来自声音、文字、肢体,我们和他们如何处理该信息,也就是我们的思维过程,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人的各种需求必须得到满足,但是我们不能替他人满足需求,我们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尝试满足他人的需求,是一个不可以完成的任务,在困住自己的同时,我们失去了自由。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来自于独立自主的个人,所以个体进行思维训练,保持高级的思考者的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拥有批判性思维能更好的选择——《选择理论》书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