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婚姻育儿
少一分焦虑,多一些从容

少一分焦虑,多一些从容

作者: Jeffrey_Hu | 来源:发表于2017-07-10 14:17 被阅读62次

    最近半年多来,因为实在不想工作,所以我在家空闲的时间比较多,带小孩就成了我的一部分工作,在外人看来,我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全职奶爸,这没什么不好,我个人也很享受这个过程,每天从那些带着小孩的妈妈们经过时,鹤立鸡群与众不同。

    今天上午,陪Peter参加小区里面举办的游泳培训班,小孩子们在游泳池里面培训和玩耍,看台上的家长们个个伸长了脖子在观看,除了我和另外一个爷爷是男性家长外,其他均是妈妈们或者是奶奶们这些女性家长,不能否认女性比男性更加有亲和力,于是乎在观看了一阵之后便三五成群的在一起念叨起育儿经来,我这个平时便不大合群的人肯定不受待见,加上我戴着墨镜压低了鸭舌帽,在旁边看kindle电子书,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自然不可能和这些叽叽喳喳的妈妈奶奶们参与讨论。

    其实我看的书,正好是我昨天送Peter参加乐高积木课时看的那本,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这本书主要也就是记录了她家的大宝和二宝,从出生到上小学这一段时间内的故事,细腻的描述,加上诙谐的语调,透露出一位知识女性在育儿过程中的满足感,当然也有焦躁和不安,但更多的是从容与淡定,我无法考究和论证她的育儿方法是否是成功的,但至少从她的大宝和二宝在书后面的回忆来看,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欢乐充实的,我个人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和失败是有时代和世俗的标准的,人的一生中有欢乐和充实的历程,便不是简单能够用成功和失败来评定的。

    其实龙应台是有焦虑的,当她得知自己的儿子在德国的小学里,每天只做十五分钟的作业,而台湾的小孩每天的功课要超过三个小时时,她焦虑的说道德国的教育是有问题的,有意思的是她自己并没有在书里这样写,这句话是她的二宝在回忆里记录的。她焦虑过,但是又不想表达出来,这种心情我非常理解,因为我也是这样的。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当你周边绝大多数的人对某种事情有焦虑时,你很难保证不受其影响。最近半年我经常送皮特去参加一些培训班和兴趣班,参加这些培训班兴趣班多少也有一些焦虑的因素。带着他在小区里面玩耍,眼中所见和耳里所听,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是非常焦虑的。比如说最近某小区的家长为了让小孩能够上一所小学,一所非常稀疏平常的小学,因为担心人数太多可能上不了小学,有些焦虑的家长们便提前2天,冒着风雨还起了长队。再比如我今天早上的游泳培训班的家长们,基本上都是旱鸭子,却苛求自己的小孩为什么在上了三节课之后还学不会游泳?要是某一个小孩游的稍微好一点,或者是教练对那个小孩指导的时间多了三十秒,总会有一些焦虑的家长冲上前去,对着水池里面自家小孩一顿呵斥,或是对教练的‘不公平’表示强烈不满。在三五成群的叽叽喳喳讨论声中,处处透露出自家的小孩千万不能比其他人差一点的那种焦虑,如果自家的小孩真的感觉比较差了一点,教练和商家们在旁边就会见缝插针地指出他们下午还有强化培训班,强化培训班里当然能够学到真材实料,岂是这小区里面搞得免费培训班所能比拟的?云云。

    龙应台书中描述的是八十年代的德国,对比起来,同一时代的台湾应该是相当焦虑的,现在所处的时代有可能和当时的台湾一样,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在这个处处充满了竞争和攀比的年代,再加上我们上一两代人经历过的物资匮乏和秩序混乱,我们似乎已经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虑状态,这些焦虑无不透在骨子里,在一言一行中往下一代传递。

    焦虑不能一刀切的说是好还是不好,它有好的一面,让人知道有竞争的存在。不好的一面就是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强加了太大的压力,超过所能承受的阀值必当会引起悲剧的发生,比如经常能够听到某校学生因为功课太多而跳楼自杀等,除了这些极端的个案,多的是造成了青少年抑郁悲观的心理,以及畸形的价值观,还有就是这份焦虑会向下一代延伸下去,这可能是最值得担忧的部分。

    人不是神仙,没有办法做到不焦虑,就算是神仙,也是有焦虑的。但我们要做到的是把焦虑的影响控制到最小,而且我们要尽可能的不要把这份焦虑传染给下一代,在他们的年代他们应该有自己的问题需要处理,他们有他们的焦虑,我们做家长的应该能够控制好自己的焦虑,让自己多一份从容和淡定,这样培养出来的下一代能够更加出色也不一定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一分焦虑,多一些从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gy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