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的时候课本里面讲到隋朝时期开始有科举考试,后来明清时期产生了八股文,八股文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般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来科举考试规定必须采用这个格式。
我的家乡在山东,应试教育大省。应试教育是不太好听的头衔,谁都不想背负,学校尝试过多种改革,将各类活动加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但往往都无功之举,更为我们谈情说爱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学校毕竟肩负着众多人的未来,后来只限于成绩好的同学搞些业余活动,成绩一般的还是要努力学习,得给他们、他们父母一个最直观的交代。省里也是想摘掉应试大省的名号,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最为重大的莫过于高考时添加了一项基本能力测试,要说着基本能力测试考什么,应该是无所不考。琴棋书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各有所涉,我当时觉着挺好的,多学点这种东西对于开拓知识面还有很有帮助的。尤其是懂得多了,大家都会觉着你很厉害。不过后来还是取消了,民间高手还是能把基本能力测试中要考的东西做成题,成吨的给我们喂,这样我们又是被应试所教育出来的了。与其说换各种方法,不如说应该转变思想,应该转变对待考试态度。让我想起来了解放思想这个词。
后来上大学找工作,发现应试教育仍旧还在,有很多同学当时是不学习的,每天打游戏昏天暗地,他们只需要去参加一个培训班,三个月到半年之后即可进入BAT、京东小米等各大公司,投入回报比极低,要说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作为技术专业,我们一般面试的时候只问技术,于是很多培训机构直接带着他们做项目,帮着他们写简历,同时每次他们面试完之后及时沟通,一来二往,大概知晓了不同简历写法一般会问什么面试题,然后在对培训的学生进行授课,讲述简历应该怎么写,会问什么问题,应该怎么答。经过几次面试,学生基本上就能掌握面试技巧,面试通过率极大提高。后来又加培训机构还上市了,当然他们的简历上不会出现在培训机构培训的经历。
当时还有一人水平比较水,于是退而求其次,搜罗所有面试题,将面试题发布于网站上,反而成为一个有名的博主,基本上面试官问的问题都能找到答案。虽然说面试官每年也会更新问题,但博客也及时更新,总能找到应对的地方。据说这博主对于面试题理解的不是很深,基本上面试过的公司没有能够通过的,于是开始走培训之路进行创业,帮助广大学生进入名企,也是挺讽刺的。
如果站到面试官的角度,往往很多外地应届生的简历没有太多经历,也只能问一些考题,也实属无奈。很多公司其实也深谙其中种种,于是也知道结合简历去问不同的问题。后来发现还是有很多的问题,一个是面试一般分为一二三面,如果一面二面三面都问经历未免太重复,至少得让面试者重复回答几次才行,于是很多人为了展现自己的面试才能,强制下属不允许问经历而自己问,于是又造成了形式主义。二是,很多面试官自身能力不足,没有很好的学习领悟能力,问别人经历不能很好的获知对方经历的重难点,于是也问不出来很好的问题。但面试时间又不能太短,又开始问一些固定题目。三是,很多人面试的要求跟岗位需求跟岗位真正做的根本不匹配,这也是我觉着最值得批判的点。很多时候招一个人过来做的东西,跟面试问的东西基本没有太多交集,但是决定发不发offer,定级别统统是跟面试的反馈,而面试的内容又尝尝与岗位没有太多关系,只要掌握了面试之道,到了岗位了如果是做一个螺丝钉还好,如果做成了一个leader,那个对于整个团队的发展都是致命的。
后来自己想了一下我们的生活,好像所有的东西都跟八股文一样,都有其格式。我的组长就比较提倡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也是我痛恨的一句话。他不论做什么都有方法论,有一些做事的条条框框,初接触感觉甚好,后来发现十分死板老化,就是所有的事情,不论有没有意义都要去做,哪怕知道没有意义,因为框架在那,也要去做。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一个组长一个组员,那么我就应该浪费实验去履行他的条条框框,但后来我发现深受其害的不仅仅限于我的时间被无意义的浪费了,还在于我后来给我所带的人布任务的时候,也产生了让别人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不浪费我的时间,而且我要走完我的条条框框,如果我这么做了,那么是不是这种习惯又会被传递。
但生活处处都又是这样,我所搞的东西就是机器学习,简单说就是根据数据去学习规则出来,因为万事万物都有规则可寻,中心极限定理。记得之前看过一个高中班级后面墙上的条幅,上面写着进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入北大,同大家巨匠轮道谈经。理科生比文科生更条条框框,条条框框的最顶端都当官了。
所谓智者,就是能把我这种规则与非规则的度。例如金庸小说中的各种武林宗师都呆板守旧,但张三丰知道规矩是人定的,成为一代宗师。所谓勇者,是那些敢于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不同主张的人。
规则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修行磨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