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俩人散步,我看自己一整天的运动计划已经达成,而先生运动节奏有些痴狂,他想继续运动,我拿着钥匙独自回家。
回家想做个简单的瑜伽拉伸,又想先生没带钥匙,不确定他啥时回来,不想被敲门声打扰,决定把门稍稍闪个缝隙。

正在客厅里练着功课呢,对门的娘俩回家。四五岁的小家伙对啥事都很好奇,听声音,小家伙一下子把我家的门打开了,应该是向里面探头探脑了吧。
被他妈妈教育说:这样不礼貌的。
听见小家伙说:妈妈,我们帮着把门关上好吧,这样小偷就进不来了。
听见那妈妈笑着说:对呀,关上门就好了。
在客厅另一侧的我,看不见小家伙的模样和他妈妈。只听见我虚掩着的门,被这娘俩给轻轻关上了。
我一边做着拉伸一边笑着想,这娘俩真是友爱呢。
这娘俩带给我一个觉察,有时候我们以为是帮了别人。事实上,那是真的吗?
讲真,这娘俩随手的举动,很是温暖和友爱。发现邻居家的门没关上,确实会本能觉得有隐患不安全,随手关上是一大美德。
想来她们一定不知道家里的主人在家,是有意的把门敞开缝隙的,确切地说,家里的主人想偷个小懒,不想再次起身去开门而已。
感恩这娘俩,随手帮我关上门。尽管我还需要再次起身,把门闪个缝隙。
也感恩我们小区的治安良好,让我有底气可以把门敞开来。
感恩自己发现娘俩把我有意敞开的门关上时,第一时间涌上来的是感恩和感谢。尽管我还需要再次把门敞开一点小缝隙,确切的说是多了一些麻烦。
感恩感谢常挂心头,当知当觉的去感恩感念那些发生和遇见。
感恩之后继续探索,有新的觉察。
我们总会以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揣测别人和这个世界,有时候我们的善良友爱,或许只是我们以为的哦。

想起那天在小区楼下遇见的场景。
一个孩子奶奶推着小孩子从外面回来,迎面碰上一个年轻的宝妈,带着宝宝在旁边玩耍。
孩子奶奶和年轻宝妈应该很是熟悉,随手拿出零食,热情的递给宝妈旁边的小孩。小孩子当时手里拿着一把小巧的铲子,正在那里玩着。
宝妈本能的拒绝,可那奶奶实在太热情,硬生生的把一块软糯的东西,递到了孩子的手里去了。玩耍的孩子看着手里的食物,又看看自己的妈妈,并没有马上塞到嘴里去。
好在孩子奶奶及时推着车转身进了楼,宝妈赶紧让宝宝把手里食物递给自己,宝妈掏出纸巾包了起来,放到口袋里。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相信那个奶奶是热情友善的。在她的认知里,好东西要分享这是美德。
宝妈应该是个智慧的妈妈,她本能地拒绝,抵抗不了那个超级热情的奶奶,接受下这份热情和友善。
我不能擅自揣测她用纸巾包起来的食物,最后的结局如何。但我相信宝妈养育孩子,应该是有自己的规矩和标准的。
宝妈会感受这个奶奶,那份热情友善是舒服的吗,我不知道。
无论什么情况,“为你好”的初心或许真的是“为你好”。对方是不是能真正,接受到“为我好”这份好呢?
我也不清楚,只是由感而发,也带给我更多的探索,让我带着觉知去为别人付出,为你好的时候也觉察到对方是不是能收到这份好,这份好是真的我好你好大家好。

一瞬间也有触动,以后在某些关系里,要带着觉知去付出。
无论怎样,祝愿世间所有为你好,都可以真正直达对方,让对方切实的感受到温暖美好。
这世间人人都献出一份爱,爱能自然顺畅流淌,人间就变成美好的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