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的组块与第四章的组块关系
今天这第七章的内容,其实是在第四章的组块的基础上,作一些优化改进的内容。上次的内容,主要讲了组的块的基本概念, 以及大概的操作方向。这一章,讲的就是更具体的操作方法。
2,搭建组块的步骤
A,在纸上写出思路。
对于学习,是比较推荐在纸上画出自己的思路的——自己对学习内容所理解的大概思路框架。如果是要写笔记,用软件还是纸笔就看个人习惯和侧重点了。我是比较习惯在纸上画思路,因为我不一定是一行一行的写,有时候有可能是想到哪写到哪,然后同一类的再用笔画一个圈圈起来,或者直接用箭头标明关系,接着再用软件写比较系统规范的笔记,因为思路上自己理清楚了,用电脑打字比我用纸笔写是快许多的。
全程在纸上解决问题的原因是,大脑可以用来想像,但是绝大多数人是不能心算的,更何况是学习自己从未学过的东西或解决自己并未解决过的问题。其次,用纸笔,是比电脑上打字更能让大脑理解内容。
B,重做一次,并格外注意关键步骤
学一遍就能够融会贯通,解决过一次问题以后相关问题都会解决,能做到这步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重做一次,不但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一开始是怎么解决的,还能够在重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忘了怎么做”的过程。
这个步骤,主要是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以及找出是否有自己不经意间做出来但是未能意识到自己是怎么做到的步骤。加深对关键步骤的印象,并初步发现自己的理解漏洞。
C,休息一下,做其它事,让发散模式去消化学习内容
持续的专注,会让视野变得狭隘。如果上面两步没错,那么自己所学内容是已经会了的,只是可能会有遗忘、遗漏。所以,我们需要交给大脑,留一个缓冲和消化吸收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去学学其它的内容,或者散散步,看看远处。
D,睡觉前再过一遍,然后睡觉
这一步骤,和上一步骤的休息一下是类似的,不过,睡觉前过一下比平常的休息效果是更好的——因为睡觉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在后台处理、发散我们所学的。睡觉前过一遍,也会让我想到很多学习方法中都会多多少少说过的“睡觉前想一想自己学的”,其实作用都是类似的,而这一举措,也确实有效。
E,第二天再来做一次
经过昨天的学习、发散模式的后台处理,第二天就需要再来过一遍了。这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处理速度比昨天快许多,而且一些可能昨天难以理解的,今天却觉得如此的理所当然。
这是因为,昨天第一二次处理学习内容、或解决问题的时候,自己将处理中遇到的的问题明确地写下,并尽自己可能地集中攻克难点,去理解知识、解决问题。在休息、睡前过一遍再睡觉的时候,我们大脑的发散模式就在不知不觉中,对此消化了。
当然,没有昨天对基本内容的了解、找出自己理解难点/解决问题中遇到的障碍并解决的话,睡一觉并不能保证你的未解决的问题一醒来就知道如何解决了。
F,加新的的学习内容或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里的“新”,有两种。一种是类似的,是为了让自己在原来的基础上,去思考一些变动的方法,换一个角度、换一下某个解决步骤,让自己学会的“组块”遇到不那么一样的新知识点新问题,解决并吸收,以此来强化自己的组块,拥有更多的“变式”,能够融会贯通该组块的知识方法。
另一种“新”,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有其它不同类组块的诞生, 这会让自己有其它的思路、视角。就如同一般印象中呆板的“程序猿”,可以跳跳舞等多交交朋友与人沟通,就会有一般“程序猿”所不同的经历、眼光,进一步的影响就是不一样的认知和行为。
G,随时随地回想
对某一学习、或解决问题的组块,不是说一两天的组块,变成比较系统的内容,就可以束之高阁了。相反,需要时时回想、使用,直到成为自己有需要就能够想到并且调用的一部分。
就如同去拿水杯这个组块,我不需要每天回想训练也知道“如何锁定目标、判断距离、身体移动到相应位置、伸出一定距离和一定角度的手、用对重量判断后相对应的力去拿起水杯”。当然,这只是举个例子,也可以写成其它的样子。
3,组块步骤中注意的一些点
A,在一开始的时候,需要对基本内容能够理解。毕竟,无论是学习、还是解决问题,都是需要有个学习内容、需要解决问题的问题本身。若是对基本内容、关键要义不了解,没有基础,也就没有后面的学习和解决。
B,对自己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点,需要集中精力去解决。
C,时常测试自己,从不同的问题角度、学习角度对自己发问,测试自己的理解吸收程度。尤其在自己还没有掌握的时候更需要测试来验证自己的理解吸收程度,找到自己遗漏或理解有误的。
D,梳理学习材料,方便自己以后对组块的补充优化、使用组块资料时的调用,也算是一种对自己知识体系内容的整理。
4,总结
这是今天国庆回家后的第一篇更新=-=学习、电脑等都会有点不便,但是都尽可能的克服并做好。竟然决定了日更,就日更!最少每天学一个知识点并整理发表还是可以的,如果。。。那就以后如果了再说,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