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星思考读书会简友广场读书
《静静的顿河》--洪流中的人们

《静静的顿河》--洪流中的人们

作者: 懒懒的月亮 | 来源:发表于2024-11-20 15:12 被阅读0次

花了28天,累计34小时,终于读完了《静静的顿河》,3528页,115.8万字。读完之后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跟当年读《百年孤独》是一样的心境,读完《百年孤独》有一阵子不想再看别的书,好似过完了三代人的人生,心很累。

《静静的顿河》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苦难历程。小说以哥萨克人麦列霍夫一家为主线,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力的生活轨迹,描绘了哥萨克人在历史巨变中的矛盾与挣扎。

顿河边的哥萨克,这个原本平静却暗藏汹涌的农村封建生活群体,在被战争裹挟后零乱悲惨割裂的生活,各种情感、战火、纠缠、纠结、痛苦、残暴、残忍交织。看这本书时,你也许会想到,俄乌战争现在仍在进行,而当地的人民谁又能躲得过这些烟火呢?

这一次能坚持看完,得益于参加了星思考的读书会,大伙共读一本书,又有大神指导了一些读法,慢慢坚持了下来。星星老师说看完书之后要运用思考,做一些自己的解读,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阅读的闭环应当包括:阅读----思考----分享----写作。而阅读仅仅是开始。

那就记录一下读后感吧。

一、非常喜欢小说对顿河边风貌的描写,很细节很灵动,以景喻人、以景喻事,也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哥萨克的勇敢和生命力的顽强。

顿河的风景随四季、昼夜,各有不同,文字充满诗意,生动形象。静静的顿河,是一条孕育着沿河哥萨克生命的母亲河,时而热烈澎湃、时而温情涓涓。但她躲不过四季变迁,也躲不过历史和命运的安排。就如同沿岸的哥萨克们,没有人愿意被巨流推着走,却始终躲不过这战争的裹挟。这条河流,经历和记载了俄土战争、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联国内战争,她是整部书的一座桥。

摘录一些描写顿河景物的句子:1.初秋时那种忧郁的、蓝蓝的色调和暮色融合在一起,笼罩住村庄、顿河、一道道石灰岩山梁、顿河左岸那隐藏在紫色烟雾中的树林和原野。2.风在吹,天要变的时候山在吼叫,透出秋日碧色的清澈和顿河水心平气和地朝大海流去。3.东风在顿河草原上狂吼。大雪掩埋了峡谷。沟沟坎坎都填平了。看不见大路,也看不见小道。四面望去,是一片白茫茫、光秃秃、被风舔得光溜溜的平原。草原好像死去了。然而,大雪覆盖下的草原还是在生活着。那白雪皑皑的耕地,就像冻结的浪涛,秋天就耙过的土地,就像僵死的水波,可是就在这些地方,被大雪压倒在地的冬小麦还在生活着,生命力很强的根拼命地往土里钻。

、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很形象很立体,没有完美的人,只有不同的人在面对大洪流中因为本性或遭遇而作出的不同选择。

1.格里高力。麦列霍夫家的小儿子,本书的主人公。不得不说,这个人物是很有魅力的。他勤劳勇敢、敢做敢当、正直又有点叛逆,最难得的,是他的善良,他有良知和底线,也正因为身上保有这种善良的本性,使他在战争过程中,经受着质疑、心里冲突以及内心痛苦的挣扎,看似每一次抉择都不可避免,但每一次都是基于上一次的痛苦作出的不同选择。他第一次砍死一名奥地利士兵时,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陷入深沉的痛苦中。他加入红军,但看到红军枪杀俘虏,他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后来,又加入了白军,他有自己内心要守的纪律,又对白军虐待俘虏和残暴的行为,产生失望;加入了暴动军,他担心自己的朋友被抓。最后他的家人除了妹妹和儿子都死了,他却要离开家乡去逃亡。文中有很多格里高力的心里描写,说明他在挣扎、在思考,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最后他得出他的结论是想保护哥萨克。他崇尚自由,但他又无法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无法摆脱对军功的向往。

他对队伍的选择如此,对爱人也是如此。爱着阿克西尼娅,但他也不拒绝家人为他找的结婚对象。他去服兵役后,阿克西尼娅跟地主家的儿子发生了关系,他无法忍受,回到了娜塔利娅的身边,后来又反复地找阿克西尼娅,最后还要带着她逃亡。阿克西尼娅跟娜塔尼娅就是自由和传统的化身,他的性格让他摇摆不定。

2.娜塔尼娅。这本书里,我最心疼的角色。娜塔尼娅代表着传统型的妇女,家里对她的教养很好,她勤劳善良、漂亮能干、不怕吃苦、孝敬长辈、深爱丈夫,所有传统妇女身上的光辉都可以映照到她的身上。但这样的女人,在她看到格里高力第一眼的时候就爱上了他,但却注定不会被他深爱和珍惜,因为她的丈夫是个具有叛逆个性的、崇尚自由的人。格里高力第一次带着阿克西尼娅弃家而走时,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没有死成却成了歪脖子。她不顾尊严回到了麦列霍夫家,好在麦列霍夫一家也都是善良的人,特别是父母亲,他们知道娜塔尼娅的好,接纳她、体谅她、宠爱她。第二次她知道格里高力在战争中带着阿克西尼娅的时候,她怀有了身孕却选择了去流产,最后因为大出血而死。她用折磨自己去对抗格里高力的爱和恨。读到她死去的那一段,留下两个孩子,太共情了,泪流满面。我想,无论如何,无论你爱的人是否爱你,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自己好。你的爱人,即便你死的时候给他带来触动,但没过多久,他又去了情人那儿。而你留下的两个孩子却没有人照顾。这死真的值得吗?看评论很多人喜欢阿克西尼娅这个角色,但我真心喜欢不起来,她的快乐是建立在另一个女人的痛苦之上的,当然,她在最后的时光也给了娜塔尼娅的孩子们温暖。

3.文章中的其他人物。我对彭楚克、米沙、米佳这三个角色印象颇深。

彭楚克,他是一个真正的党员,他有很强的信念感,坚定而勇敢,他是一个出色的革命者,但又守着自己的底线,在法庭的工作中面对行刑经历了强大的心里压力,这与米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米沙,这个角色的性格和行为是战争中变化最大的。一开始,他善良胆小,我还挺喜欢的。但后来经历部队的哗变和被俘,他的心理发生了强烈的变化,他认为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他杀死曾经的好朋友格里高力的哥哥彼特罗时,这种情绪就已达到顶点,他走向了一条心理扭曲之路,在这条路上,没有共存共赢这两个字。到后来,他烧掉村子里的房屋,烧死了娜塔利娅的爷爷,包括最后,他举报格里高力曾经为白军工作过等行为,都表明,米沙已经失去了做人基本的良知。但是,在他家人被米佳杀死的那一刻,又觉得这斗争真的是太残忍了。

米佳,这个人物,一开始他跟格里高力是好友,最后竟然成为泯灭人性的刽子手,也是没有想到的。这个人物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我有点迷茫。他跟娜塔尼娅是兄妹,但两个人的品性竟然天差地别,也许生来就不同,有人生来就对生命冷漠淡泊,人性本恶就体现在他身上,在他杀了米沙无辜的母亲和弟妹的时候,是多么凶残的一个人。

三、渺小的人类,在历史的洪流中成长,如尘埃、如蝼蚁、如沧海一粟,巨浪将你拍向何方?

你无法判断,但只有守住最基本的良知和底线,不随波逐流,才不会迷失方向。若你失去了方向,就会迷失在这洪流之中,湮灭在这洪流之中。这部书对女性来说,也是很好的教育和引导。喜欢和心疼娜塔尼娅,但不要成为她,愿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相关文章

  • 2019-07-29

    静静的顿河(全集)读后感 作者: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全集)》肖洛霍夫的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问世后约...

  • 疫情期间的顿河

    疫情期间读《静静的顿河》,好像并不是时候,因为读起来既枯燥又残忍。 《 静静的顿河》描写的是顿河地区...

  • 苏格兰印象之静静的顿河:雨中河边观鸟,雨后避世村落

    贯穿阿伯丁城市有两条河流,其中之一DON顿河。此顿河非彼顿河!前苏联作家肖普霍夫一部史诗性小说《静静的顿河》中...

  • 《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这话说出了多少人对战争的感受(扎心了)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经典语录选: #读书##静静的顿河##世界名著##二战# *他们身上有我,我是能在他们中的一...

  • 静静的顿河

    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现实,如果不能接受的或许只能证明我还太稚嫩,仅此而已!毕竟存在即合理,对于已存在或无力改变的事情...

  • 《静静的顿河》

    我们光荣的土地不是用犁来翻耕...... 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 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静静的顿河到...

  • 静静的顿河

    1、《静静的顿河》,苏联肖洛霍夫作品。长篇史实类小说。 看完之后,人,很长时间,发呆,呼吸之中呼不出那口“生活意义...

  • 《静静的顿河》

    又完成了五百字。难道我要以这样的龟速来完成我今天的任务吗? 五百字,到五千字,中间是十篇的距离。 好吧,那我现在开...

  • 《静静的顿河》

    听了李野默演播的《静静的顿河》。确实是很棒的一本书。 好几次让我感觉到那唯一的、永恒的存在的意义。这种感觉,以前从...

  • 《静静的顿河》

    用了三个星期,把《静静的顿河》看完了。最近一直在看俄罗斯文学作品,而这部鸿篇巨制,应该是最后一部,它确实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静的顿河》--洪流中的人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lbj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