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悬疑/推理小说...岛主必赞花影
蔡崇达《命运》启示录:三世解

蔡崇达《命运》启示录:三世解

作者: 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 来源:发表于2024-05-21 22:11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

    首发平台:公号“星思考”,

    ID: 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文责自负。

    蔡崇达《命运》

    “人就分两种死,死得好和死得坏。”

    “人为什么这么多辈子?就是要一辈子一辈子地过,最终过到人间困不住你了,那魂灵自然就轻盈了,也不用谁封,到时候你自然知道自己不是神也是仙了。”

    这是蔡崇达长篇小说《命运》中曾准确预测女主人公“阿太”命运的“神婆蔡”——同时也是她的婆婆——所讲过关于如何看待生死的说法。

    对死亡不同层次的理解确实是读懂这部书最关键的切入点。小说里面的人物有的如瓜熟蒂落般死去,有的如命运的玩物般死去,更有人风风光光地死去。无论死法如何,却无一不如同“神婆蔡”所谓还得要“一辈子一辈子地过”,以求得拥有不被人间困住、轻盈而能够自知天命的魂灵。

    当然命运的轮回不止存在于小说中闽南沿海小镇,不同的地方人们因着各自的角度总能提炼出异曲同工的见解。

    那是大约十年前,我刚刚进入私募股权行业,经常在北方一些沿海区县拜码头以寻求有潜力的投资标底,于是便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当地的民营企业家。

    在一个曾经是石油产区的县里,经过父辈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信仰藏传佛教的精细化工领域家族企业。族长吴总向我们展示了一些照片和法器,并自称“显密兼修”。交谈中这位企业家免不了抱怨一下当时行业受到的外部环境压力,还夹杂了不少悲观、厌世的消极理论,并宣称自己能够看清这些东西的门道是“因为我会算一加一等于二”。

    这让大家听了都笑得很尴尬,暗自合计着想把话题引开。不过吴总似乎看透了我们的心思,就讲起一段之前几天发生的事情。

    当时村里有一位老人去世了,吴总兄弟几个照例跑去吊唁,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先给死人讲了两个小时,又给活人们讲了一个多小时”。听到这里大家总算有经验了,于是赶紧恭维一下,说想必他这位虔诚的信徒在当地属于德高望重的长老,所以一定能够得到逝者和家人的一致尊重云云。

    不过吴总这次颇有些自我解嘲的意味:“我知道,你们心里该说了,你这不是有病么”。大家连忙否认,吴总会意地摆摆手打断我们,接着伸出了食指一字一顿地比划道:“我这就叫走过了头,再往回看。”

    关于这个“走过了头,再往回看”背后的真意还是有些晦涩的,以至于当时初入职场的我不禁有些茫然而无法作答。事后自己又结合实践悟了好几年,总结下来大概至少应该包括这么几点:

    首先,死人和活人当然存在生物学意义上的显著区别;但同时在某个维度上面来看,两者分别都只是同一个进程中的不同片段。因此两者不能完全割裂开来,而应该以“无分别之心”一并看待。

    这就对应了“神婆蔡”所谓“一辈子一辈子的过”,也即不同的“生”的阶段之中必然需要跨越“死”的暗夜,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其次,推而论之,任何人都可以按照生前、人生以及死后为界分别属于未生世、既生世以及往生世;而同一个人暂时处于“三世”之一时分别具备不同的“相”,也即他人可以感知或者想象中的形态。

    这种观念上死后的“相”对应着“神婆蔡”口中的“死得好”或者“死得坏”。“好”还是“坏”并不单指死亡本身,而将定调死后还要奔赴下一次未生世,进而再迈入既生世、往生世。

    再次,人以从生到死为脉络,可以不同的“相”穿行于“三世”之间,却并不是一个单向的运动,而是一个在观念上可以往复的过程。当然在许多宗教领域的理解中,希望用“轮回”来解释这个“往复”的逻辑,这仍然是唯心主义体系中偷懒的做法,因为这样看起来轮回似乎是无条件不断循环的。但如果同时还赞成辩证法的存在,那么只要有可以凭借的条件,人在“三世”之间的往复可以不必通过轮回——也即所谓“不堕轮回”,而如同弹力球般以“相”为媒介通透于三世之中。

    让我们回到吴总的所谓“走过了头,再往回看”,其实体现的就是意念先追随死者的步伐进入往生界,具备了对死者的同理心,拥有其在往生之后回过头来看自己从未生到既生之间这一阶段的视角,再把这些理念对仍旧处于既生界的亲人们进行说明,来表达死者的自我解脱。

    换句话说,理解了人的意念在“三世”间可以往复之后,就不必再看重物理意义上的生死分别,而是通过学会站在往生者的角度让自己反思现世,作为以后能够活得好的指引。

    事实上认真想一想,作者设置“神婆蔡”这个角色并非就只是作为一位先知或者象征着灵异的存在,因为《命运》的主旨在于体现生命的艰辛。这种艰辛是容不得灵异或者偶然性存在的,因为那并不公平。而如果按照“三世”往复的逻辑来理解就豁然开朗了,“神婆蔡”的视角恰恰正是主人公“阿太”自己在“走过了头”之后再“往回看”时候所站的视角,因为既然看待生死的观念是可以往复的,那么往生的认知就可以回到既生去加持来者的意识。

    如果你不敢相信这个判断,那么回想一下《西游记》当中传授悟空绝学的须菩提祖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祖师相当于是悟空的魂灵走过了头之后,再回过头来向当初的自己讲述命运的要义。所以祖师修炼的山门、悟空学艺的道场名叫“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和斜月三星都是心之代称,也即祖师向徒弟传艺的过程,正是大圣修心的时光。而当大圣离开仙山之后,在他的既生世里也就再也回不到过去,只能等到达西天净土也即往生世之后,才有机会回过头来看过去。

    而《命运》当中的“神婆蔡”在“阿太”十五岁的时候就准确地预言她将会“到老无子无孙无儿送终”,后来却又让自己的儿子杨万流去阿太家“相看”当赘婿,她自己也成为了阿太的婆婆。这些行为绝非用常理可以简单解释,也不是单纯因为她看得开脱,而是一种象征主义的写作方法。神婆既然象征着阿太本人“走过了头”到达“往生世”的意念,那么“往回看”后就不免把自己所见闻的命运以朴素的语言告知阿太。这里尽管神婆象征了回到过去阿太的认知,却不必成为阿太本人,只要能够将所见闻的道理往复到阿太所初见的世界上即可。这也是为什么“往复于三世之间”不等同于简单的“轮回”,因为那可能意味着认知的清零,而无法加持过去的自我。

    不管是须菩提祖师还是神婆蔡也好,都是从往生世往复回到未生和既生世意念的载体,就是为了方便向悟空或女主“阿太”讲述命运。

    信佛的吴总口中所谓的“走过了头再往回看”,也不单纯是说他本人领悟的境界,而是说将他自己作为死去老者往复回到过去的载体,向既生者讲述对命运的理解;而听过吴总“给活人讲了一个多小时”的死者的儿孙们,则是执行下一次往复的载体,是悟空或者阿太的同道人,将践行“走过了头的人”向自己述说的命运。因此如果按照“走过了头,再往回看”的逻辑,所谓“死得好”抑或“死得坏”,最终穿越并体现在既生界的“相”应该就是“活得好”还是“活得坏”。既然意念本身是可以往复于“三界”之间,那么追求死后的解脱,“往回看”之后到头来不过就是为了实现解脱既生者的使命。

    这些本来完全就是形而上的东西,不过无论用什么样的逻辑来理解,最终落脚点都不过就是为了过好现世中的人生,也即所谓“一辈子一辈子地过”。活着的人观念中死者是否“死得好”,其实只存在于生者的认知范围之中;当“再往回看”时,仍然不过是借用死者的视角来诠释生者们对继续“活得好”的希望和信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蔡崇达《命运》启示录:三世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ma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