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迪是一个“政治不正确”的偶像。国内自媒体自从邓文迪手握小鲜肉,在海滩散步的照片曝出时,就开始了对邓文迪女士铺天盖地的赞美,甚至上升到人生偶像的高度。
我觉得撇开道德就本质而言,这种吹捧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吹捧的方向或许还可以从邓文迪目前享有的生活本身,转向她“敢于打破生活的想象和规则的约束,承认自己的贪心并为此付出行动代价”这种果敢的性格上来。
从一个注定成为医生或者教师,在小镇里度过一生的女人,一跃成为出入上流社会,与名媛总统谈笑风生的邓文迪,一路撩男无数并借此完成了阶层的跃迁。这个故事里就像是由小说里屡试不爽的元素组合而成,无限满足了人们的心理底层需求,尤其是实现“阶层跨越”这一需求已经在阶层固化的论调之下成为大多中产和小镇青年的隐痛。
诚然,除了专注于鼓动情绪的自媒体之外,”邓文迪“向来不是一个能够让大声呐喊的偶像。邓文迪的崇拜者众多,可能是都市里任何一个有欲望和野心的女孩子,但是她们绝不会高举邓氏大旗,而是静悄悄地以行动宣告:”我想成为邓文迪“。
就像我的同事“文迪”(我们为她取的小名),她自诩文人风骨,寻找的从来都是灵魂伴侣。只是后来我们陆续知道了她在一周之内捕获四枚金融追求者的故事,才知道只有上海有房,才能有资格获取灵魂伴侣的门票。
我问她,是怎么做到这么巧合的?四个追求者竟然都是金融圈子里的?
她答道:“没达到门槛的也就不准备线下约见了。”
我恍然大悟。
后来她和我聊天时谈到一个情感博主,我好奇也想围观,她犹豫了一会,发了一段话给我:“有点女pua学,但我可不是为了这个来看的哦”。随后转发了一篇文章给我,标题是“掠食男四部曲:狂色追求、诱你深入、真假错乱….”
抱着好奇看了这个公众号,目标用户是想成为邓文迪的女孩子们。她们向博主征询如何实现一段跨越阶层的感情,讲述自己自己作为县城中产5分女,是如何在出国后攀上魔都亿万富豪的独子。
说实话看完之后不免会对爱情产生一丝错乱感,但有些奇怪,对于其中一些,尤其是如我的同事“文迪”这般贪心地目标明确的女孩子,我不觉得讽刺,甚至找到了一些佩服的理由。
她们或许还不能做到向世人完全袒露自己的野心,因为不择手段对钱贪心,大多时候会引起人们道德上的反感。可如果暂且不看这层,她们其实是目标明确地处于传统观念和当代观念的夹层中的,一方面笃信男人的力量,并希望借此完成阶层跨越,相对应传统社会观念赋予男孩子买房的压力;另一方面文迪们也也充实提升自我,比如写稿学习,又比如刚才我所说去公众号求助的女孩子,一大半都是有着高学历且不断提升自我,相对应当下社会所提倡的女性独立。
许多人其实内心想成为“邓文迪”,却碍于社会对于“金钱欲望”的有色眼镜,而压抑粉饰自我,看起来视金钱如粪土实则不过社会规则下的囚徒。我不为“文迪”们在道德层面上进行辩驳相护,但必须承认的是她们是一群敢于打破生活想象的人,她们拥抱贪欲的人、顺应社会规则,又在这种顺从中以行动打破所谓规则,她们不会说出“我想成为邓文迪”,但是她们终将有人成为文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