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些年,我一直觉得与母亲有一种疏离感,或者是我刻意疏离。
母亲怀我那年,正是计划生育抓的很紧的时候。当时我上面已经有了姐姐和哥哥。
父亲在部队,每年只有探亲假才能回来。
母亲是在父亲返回部队后才发现怀了我。当时没有电话。母亲就写信问父亲该怎么办。
父亲所在的部队当时去了深山做研究。等回到驻扎地,收到信时已经过去2个多月了。我当时在妈妈肚子里已经近4个月。
父亲说要遵守国家的政策,可是面对已经成了型,有了心跳的我,妈妈不舍。打算偷偷留下来。
她怕别人看出来(那个年代有专门的计生办,每个厂里也都有专门负责计生的人,只要发现,就抓去引产。看过莫言的《蛙》我更觉母亲的不易),不敢多吃,穿着宽大的衣服。直到11月生下我,厂里都没几个人知道。
生我的时候正下着雪,医院里没有暖气,等在产房外的父亲脚生了冻疮。
更苦的是妈妈,她产后大出血,抢救了许久,才度过危险期。
我在一旁一直哭泣,爸爸把军大衣盖在我身上,我才止住了哭声。沉沉睡去。
-2-
父亲的探亲假只有一个月,母亲刚出了月子,父亲就返回部队。
外婆当时还要照顾未成年的舅舅,没法过来帮忙。母亲请了厂里一位退休的奶奶照看我。她很快也重返工作岗位。
因为我的出生,父亲工资被降了一级,写了检查。母亲的工资也被降了一级。收入锐减。
当时,父母的工资要养3个孩子,还要给两边老人赡养费,日子紧吧。保姆费就成了沉重的负担。
我10个月大时,母亲给我断了奶,辞退了照顾我的那位奶奶,将我送回外婆家。
每年过年,母亲都会带着哥哥姐姐回来看我,但相聚的日子太短,我和母亲的感情还未建立又被空间拉远了。
-3-
6岁,该上小学时,母亲接我回到宝鸡。
先坐长途汽车,又坐了许久的绿皮火车,刚开始还充满新鲜。等发现,外婆没在身边,我开始害怕、紧张。
姐姐打开门,一脸欣喜,拉我进屋,面对这个陌生的家,我别别扭扭地坐着,拘谨地不知说什么。
晚上,躺在妈妈身边睡,总觉得不自在,连翻身都不敢。常常因想念外婆在被窝里哭泣。
我那时不会说普通话,跟同学玩的时候刻意想学他们说普通话,说出来是被大家嘲笑的醋溜陕西话。
也曾因哥哥开玩笑说我是从河滩上捡来的,而哭着要回老家找外婆。
心里也曾怨恨:10个月大妈妈就将我送回外婆家,可想一定是不爱我。
妈妈也曾跟爸爸抱怨我与她不亲近,这孩子夸也不是,批评也不是。
是的,我当时心有怨恨。妈妈批评我的时候,我觉得她是不喜欢我,夸我的时候,我又觉得她刻意讨好虚假。
-4-
上中学时,我开始叛逆。跟妈妈顶嘴,越来越烦她的唠叨,总说她更年期。甚至有一度不跟她讲话。
成人后,也一度抱怨原生家庭。
看,都是因为我小小年纪被送回老家寄养,现在才如此缺乏安全感;
都是妈妈脾气暴躁爱发火,所以我现在也是脾气暴躁爱发火;
都是妈妈控制欲强,从小什么都要管,才导致我现在做事犹豫不果断;……
我把自己的缺点都怪罪到原生家庭,都甩到妈妈身上。怯懦地逃避着自己的缺点。
-5-
到我自己成家,成为人母,力不从心的时候才深深体会到妈妈当年的不容易。
生田小歪时,我预产期提前一周。半夜突然破水,被送进医院。
到了医院没有床位,只能在监察室暂躺着,当时还没有规律的宫缩,医生说再观察会儿,如果羊水继续减少,就打催产针。我妈急的嘴角起了火疖子。
第二天中午,我被送去产房,经过6个多小时的阵痛,终于生下田小歪。
医生建议,下床适当行走,有利于身体恢复。因为侧切,每一步,都痛得我呲牙咧嘴。我妈扶着我,用力支撑着我胖硕的身体(当时我体重140)。
出院后回到家。公公婆婆是重庆人,习惯吃米饭。我们陕西讲究月子里要吃小米粥、馄饨、汤面之类有汤水的。
我妈就每顿饭给我单独做。
3个月后,休完产假的我我重回单位。
小歪一岁3个月时,公婆回老家。我妈过来帮我带小歪,一个人,既要带孩子又要为小歪准备三餐。
-6-
2014年,我生下老二田小乖。刚好是母亲当时生下我的年纪。她比我还紧张。
问别人要了很多偏方,补气血的,说这个年纪生孩子,对自己损耗太大。
现在我全职照顾两个孩子,每周会请钟点工来帮助打扫,依然手忙脚乱,时有力不从心,即将崩溃之感。
而母亲当年,无人帮忙,衣服、床褥都需手洗;煤气罐要独自扛上四楼,真不知她是如何熬过来的。
当时父亲还在兰州军区,母亲一个人要上班,还要照顾姐姐和哥哥,到我,她是真的力不从心,又请不起保姆,将我送回去也是真的无奈之举。
母亲后来看到纪录频道拍的留守儿童的纪录片,曾偷偷抹泪,说特别后悔当时送我回去,那时不懂安全感对孩子的影响那么大。
其实当时,我内心对这段过往早已经释然。所谓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在母亲那个当时的处境里,也只能选择同样的做法。而我还缺少了母亲的勤劳和吃苦能力。
年纪渐长,也渐明白:
很多事,身不由己,力不从心;
很多不合你心意的人和事,都有被宽容的理由;
很多烦恼和哀愁都该学会渐渐放下,渐渐忘却;
现在拥有的平凡的小幸福有多值得被珍惜。
曾经我们也是一对相爱相杀的母女,终于,在岁月的长河里,我们渐渐读懂对方的爱,学会宽容,学会用对方需要的方式来表达爱意。
- END -
作者简介
悠然: 曾经的媒体人,正面管教认证讲师。写情感,写育儿也写故事。用文字记录生活,在故事里看人情冷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