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论喆学通识教育:物共体的互联统一
文/慈天元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种混成的物理状态,在道家学术的语境中,被称为混元态,而函论喆学,也称之为物共体。物共体,与量子态叠加是一致的。宇宙中没有量子孤岛,物共体才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在这种状态下,万物并非彼此孤立,而是具有普遍联系和差异化影响。这种联系和作用,不仅体现在有形的事物之间,也体现在无形的思想、观念等方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39465/9d62eb54ed0475ef.jpg)
此外,社会组织,我们也可以看成是物共体的衍生。在社会组织中,往往需要一面精神旗帜,于是也就有了名缰利索。“名缰利索”,这是一种比喻,意指人们往往被名声和利益所束缚,失去自我。正如纠缠态中的量子,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独立性。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就是对这种状态的切身体会。
成为旗帜,意味着承担领导、引导他人的责任,但同时也容易被他人所利用。因此,在成为旗帜之前,我们要深思熟虑,权衡利弊。有些人成为旗帜是迫不得已,比如孔子,作为一个老学究,生前的待遇并不好。去世很多年,突然就成了网红。但并没有人征求过他本人的意愿。李子柒成为网红,至少还有个协议什么的。孔子成为网红,完全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打扮成了小姑娘。我们这里所说的网红,和一般意义上的网红有点区别。一般意义上的网红,指的是互联网上的大红人。但我们所说的网红,是“信息网”上的大红人。信息网不等于互联网,这个要清楚。比如一片树叶,它也是有信息网的。在宇宙的全维信息网中,任何具体事物,都不过是它的局域网。所以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说法。也就是说信息网天然存在,人类所发明的互联网,只是信息网中的一个类型,且组网区间小得可怜。
和互联网一样,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同样,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也有一定局限性。马克思本人曾表示:“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句话揭示了一个人对待自己思想体系的清醒认识,并且表达了对形式主义倾向的理性反对。多改造世界,少整点花样,或许才是马克思想要的结果。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而不是解释完了继续解释,才有资格和马克思平视对饮。以往的学究们热衷于解释世界,今天的学究们继承了他们的衣钵。
物自体不可知,这是康德留下的课题。这意味着我们不能直接认识事物的本质。那么难道我们都要变成睁眼瞎吗?完全不必。我们通过观察事物的特征,透过表象看联系。太极阴阳鱼的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物共体的原理:阴阳相互映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此有故彼有,万物相互关联,才是量子世界的真相。通过察同鉴异,我们或许无法发现“真理”,但至少能领悟易理。当我们影响到a,就能够知道b端或者c端的变化,这就叫“云从龙、风从虎”。易经中的龙,其实是变量的形象化表达。龙会有形态上的变化,虎会有相位上的变化。形态变而内涵不变,数理上叫拓扑。形象不变而相位变,物理上叫位移。
当一门学科,娴熟地运用数学时,它才走向了成熟。而当这门学科,能够在信息网中系统调用函数时,它才完成了信息化。
物共体的互联统一,为我们提供了函数思维。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我们将不再孤立地看待某一知识领域,而是将其与其他领域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这样,我们的知识体系将更加完整、丰富,有助于我们系统地认识世界、并对问题作批处理。
中华太初历2127.10.19(西元2023.11.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