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医智慧  |  针道六十四卦(六)

中医智慧  |  针道六十四卦(六)

作者: 意为七 | 来源:发表于2024-09-05 00:20 被阅读0次

本文是古法中医针灸班之学习笔记,一方面帮助自己梳理知识脉络、巩固记忆;另一方面便于发扬和传承中医理念和技术,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共同探讨学习,惠己及人,期待我们一起同行。

二十三、剥卦(山地剥)

象曰:山附于地,剥。

剥卦艮上坤下,艮为山,坤为地,山高在上,地低在下,一阳覆于五阴之上,阴盛已极,阳消将尽之象。

艮应胃,坤为脾,艮应背,坤主腹,臓腑腹背,阴阳表里,气血互通有常,精微之质同调。胃主纳谷,脾主运化,相辅相成,两卦取之先后无妨。

艮为止,坤为顺,地在山下,顺时而止之义。止者静也,静则后安。剥卦与谦卦顺序相反,刚柔之位有异,静止之义略同,但互体有别,其用则不尽相同。治体表疾病者宜先艮后坤,阳气发于外者是也;治臓腑疾病者宜先坤后艮,阴血动于内者是也。

二十四、复卦(地雷复)

象曰:雷在地中,复。

复者,往来也。为反复、重复、返还、恢复、复兴之义。

复卦震下坤上,复者,冬至之卦,阳起初九,万物所始。天下万物,循环往复,阴阳变化,自然之道。阴阳去而复返,来来往往,万物得以生长。

坤为脾,震为肝。坤为腹,震为足,坤静而震动,坤顺而震行。雷在地下,阴极阳复,静极动生之象。

复卦适用于肠燥便秘等症。肠腑不动,则内气不通,气不通则大便不行。雷生地中,动则气通,通则便行,上顺下通,何不快哉。况脾与小肠,肝与大肠皆为别通之义,臓腑之气自然通矣。

复卦冬至之卦,虽一阳初动,但时值寒冬,雷隐电晦,万物眠休。南国地温,或有萌生之机,北域土冻,难免冰封之虑。故取卦布针,亦须审时度势。地分南北,时别春秋,如此方不失于偏颇。

二十五、无妄卦(天雷无妄)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

本卦乾上震下,上天下雷,上健下动,天威下行,万物勿敢虚妄。万物出震,动而阳生。雷行天下,健而行也。乾为脑,脑者精明之府,耳目之主宰;震为肝,肝者筋血之臓,行动之统帅。乾健震动,动而愈健。凡脑呆不明,足痿不行等症最宜。

乾主大肠,震应于肝,两者臓腑别通。乾主督脉,起于胞中,上通于脑,下达于骶。肝者厥阴其脉下环阴器,上交巅顶。两卦臓腑气血贯通于内,肢体经络联接于外。

然乾金震木,四时旺衰不同,五行生克有别,须因时令而用。春夏木旺无妨,秋冬金强有虑,针家不可不辩。

二十六、大畜卦(山天大畜)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止莫若山,大莫若天,天在山中,大畜之象。

乾健艮止,天为大器,山则极止,能止天者,唯山也,能覆山者唯天也。天健也,山刚也,两卦相合,刚极之象。艮属土,乾属金,山中藏金,畜养之象。艮为胃腑,乾为大肠,胃肠相通,畜而健也。

艮为腰背,乾为椎骨,先艮后乾,土生金之义,肉护骨之象,故脊背腰腿痛者最宜。

然水土俱为大肠之父母,土柔而肠润,土刚而肠燥。艮卦山石刚土,难以润养大肠。故胃土须以养水为主,方显润石生金之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智慧  |  针道六十四卦(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mz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