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个字道出《易经》、《道德经》和《中庸》的精髓

一个字道出《易经》、《道德经》和《中庸》的精髓

作者: 许五言 | 来源:发表于2023-01-02 22:41 被阅读0次

《易经》:谦

《易经》共有六十四卦,其中第十五卦是谦卦。

六十四卦中只有谦卦是六爻全吉,其余都是有好也有坏,有吉也有凶。可见《易经》十分重视谦德,“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近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

谦卑,守住低处

《易经·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牧”是守的意思,“卑以自牧”就是以谦卑自守,以谦卑的姿态守住低处。

老子说:“上善若水。”

水性趋下,与物无争,向低处流。为人处事也要如此,低调平静,谦下自处,时刻保持谦虚卑下的态度。

谦退,以退为进

水看似柔弱,但是“滴水穿石”;谦退看似柔弱,其实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生活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大臣汲黯就向汉武帝告状,说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故意生活清苦,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便去询问公孙弘,公孙弘一句辩解也没有,全都承认,反倒让汉武帝认为他为人实在,以后再有人说公孙弘的坏话,汉武帝都不以为然。

公孙弘的做法就是以退为进,有些事越辩解,越说不清楚,不如干脆先承认下来,以后一旦事情澄清,反倒给人宽宏大量、忍辱负重的印象。

《道德经》:静

归根曰静

老子认为,世界的初始形式是静的,万物都处于自然和谐的状态中,一切事物都毫不遮掩地表现出其本质的真实,经过纷繁变化的成长历程,他们的最终归宿依然是静。

静是生命的开始,也是生命的终结,是轮回的交汇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

静为躁君

老子认为,动与静从来就不是截然对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的两种状态。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循环反复的,事物的发展必然要走到自己的反面。

在他看来,事物运动到极点,就要向静的方向转化,最后归于静。静才是躁动的主宰。

守静笃

老子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才能真正回归生命的本色。

面对尘世的喧闹,抱以最平静的眼光与心态去观赏去品味。“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计较成败得失,不看重功名利禄与名誉地位,只追求生命的本质,做最真实的自己。

浊而静之徐清

意思是:浑浊的水静下来,慢慢就会变清。

人心往往充满欲念,安静不下来,如同浊水。静就是让心不妄动。

水静下来才会清澈,才能映照世界。人心也是如此,只有人心静了,人才能真正做生活的主人,细细品味生活。

《中庸》:诚

《中庸》:“诚者,天之道。”

“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忠是对国家的诚,孝是对父母的诚,慈是对子女的诚……

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而“诚”是天道,也就是人先天的本性。试想如果没有父母对子女的“至诚”,人类还能繁衍吗?

“诚”与“信”不能等同

《说文解字》里面说,“诚,信也”,其实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诚”可以表现为“信”,一个真诚的人,很容易表现出讲信用;但是“信”不一定“诚”,在某件事上讲信用的人,不一定是出于内心真诚,也可能是出于功利目的。

“诚”发自于内心,“信”是表现在外面的事,“信”在人际关系中可以验证,“诚”与否,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无法知道。

“诚”是自我实现

《中庸》:“诚者自成也。”

“诚”也是“成”,古文中这两个字是通用的,而“成”就是自我实现。

“诚”首先可以作为自我的选择,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出于自己的意志,选择做一个诚实的人;其次“诚”的实现还需要后天的自我努力,也就是通常说的“修身”。

相关文章

  • 一个字道出《易经》、《道德经》和《中庸》的精髓

    《易经》:谦 《易经》共有六十四卦,其中第十五卦是谦卦。 六十四卦中只有谦卦是六爻全吉,其余都是有好也有坏,有吉也...

  • 读书不是1+1

    佛学,道德经,心学,中庸,孙子兵法,易经,投资, 混于一炉, 还差时间熬炼。

  • 读书

    今天上语文课时,老师给我们开了几本书:《易经》《论语》《老子》《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而且,在我们的...

  • 人生三乐

    不知从何时起,喜欢上了古典文化。《易经》、《道德经》、《大学》、《中庸》都有仔细读过。不过要说最通俗易懂,最好理解...

  • 你的源动力

    首先感谢《秘密》、《博赞应变术》、《易经》、《中庸》、《道德经》这些书籍对我的影响,如果没有这些书的观念,也就不会...

  • 《易经》的精髓和内涵,如果凝聚成四个字,便是元、亨、利、贞

    《易经》的精髓和内涵,如果凝聚成四个字,便是元、亨、利、贞,而若是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必定是‘贞’字! “贞,即...

  • 2018-0302/03 《问答集》第359-363问学习心得

    一、中庸,和谐的发源。中国的中庸思想,来源于《易经》,《易经》是群经之首,经典的智慧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的学...

  • 《易经》暗藏精髓

    易经中三个简单的字:上、止、正的含义: “上”字加一竖为“止”,“止”上加一横为“正”。什么是上呢?对生活充满希望...

  • 几个关键时期

    0-3岁婴孩,可以用一年时间,听50多本书80多张光盘(经: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诗经等;典:论语、大学、中庸等...

  • 年龄隔阶段学习国学受益

    0-3岁婴孩,可以用一年时间,听50多本书80多张光盘(经: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诗经等;典:论语、大学、中庸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字道出《易经》、《道德经》和《中庸》的精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ch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