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释知行合一的科学原理,一定要对人的认识能力与行为的工作原理有深刻的了解。下面是一张我做的简单的图,帮助我们对此进行更直观的认识。
五:知行合一的基本科学原理何为感悟,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动物最低级的感悟能力,我们农村有句俗话,是人们从多年田间劳动中总结出来的俗语:蚂蝗听水响。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要水里某个位置有动静,蚂蝗必定闻声而至,来干嘛,来吸血,来寻找食物,蚂蝗这个功能,就是动物最原始的感知功能,感然后知,这里的感,就是感性,知,就是悟性,从感到水的动静,追朔出那里有猎物出现,即时的做出捕食行为,这个行为,就是即时的条件反射,有一个刺激,必定有一个反应。这句话,一般用于描述那些能对某事做出快速反应的人,比如说,村子里某户人家里搞了好吃的,或者哪里打麻将三缺一,等等,有些人好像就时刻在关注着这些,只要碰到类似的事情,他们总会第一时间出现。
再来说理智,理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是思考的意思,不停的思考与实践然后产生智慧,智慧是刻于悟性本能上的。举个例子,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时候,大概10岁左右吧,那时候我叔叔喜欢吹笛子,空闲的时候,总要吹两曲,我觉得好神奇,嘴巴一吹,手指动一动,就有美妙的笛声出来,情不自禁的想要学,我叔叔就简单的教了我,dol re mi fa sol la xi7个音所对应的孔,然后随手拿了一本有带简谱的流行歌曲书给我,我就挑了一首我会唱的而且很简单的歌曲,谢东的"朝花夕拾杯中酒",我每天放学就练,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吧,吹的我腮帮子吃饭都疼,大概是不间断的练了一个多星期,之前是要看谱子,一个音一个音的练习,慢慢的可以完整的吹上一句,两句,到一个多星期后,已经不要谱子,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把整首歌曲流畅的吹出来,那种每天都有进步的感觉,现在想起,都让我感到快乐,一个多星期后,我就想,我都学会了,应该学吹别的歌曲了,于是我找了一首我会唱的,具体什么歌忘记了,只记得,我当时按着谱子吹了一遍后,就不需要谱子了,然后我又试着不要谱子把我所有会唱的歌都吹了一遍,我当时被震撼了,太神奇了,那一刻的感觉我现在依然记忆犹新,我觉得不可思议,那些歌我都没练习,怎么就会了呢,当时立即跑去找我叔叔,他见怪不怪的说,这是正常的,他也是这样学来的,不过还是对我的学习能力表示了肯定,这件事情,虽然过去20多年,现在依然对我产生影响,因为我从这个事情里悟出一个道理,本能是可以刻画的,反复的认识与练习,可以把某样技能刻于自己的身体,然后融会贯通,甚至想要获得某种品质也同样如此,而且理智还可以对之前的错误习惯进行修改,矫正。王阳明之所以说人人都可以成圣,就是这个道理。
我在《关于命运的本质》那篇文章中,把悟性支撑的本能,称之为本我,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是悟性直接操控的,把理智支撑的我称之为智我,本我与智我的区别,就在于智我有理性思维能力,能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对现在,对以后的本我的行为进行指导,进行修改,矫正,让自身更好的在社会立足,少走弯路,从而更好的生活。
现在再来说行,所有的行为,都是本我做出的,也就是说是悟性支撑的本能做出来的,人体本来就是物质,物质的本质是存在与变化,存在对应人的感性,变化对应人的悟性,行为是人体的变化,也是跟外界产生物理作用的本体。所以,不管是感悟,或者是理智,它们的目的,就是对本我进行刻画,刻画出智我想要的样子,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就朝哪方面刻画,当然,一切变化以实际为基础,所以,必定要先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短处,再通过智我的正确判断,从而给自己的人生规划出一个恰当的发展方向。而不管是哪个方向,都是王阳明所说的人人可以成圣的方向,形式不同,本质一样。当然前提是知良知。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了解了知的两层意思,一层是理性的知,就如我练习吹笛子的第一个阶段,我知道哪个音是从哪个孔发出的,这是理性思维的知,所以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为什么说,知和行是分开的,知就是学知识,行就是行动,这是朱熹的理解,这个理解没错,但相对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来说,理学的先知后行无疑流于表面,没有深入事物的本质。另一层知是指悟性的知,指已经把理性的知融入了本能的知,悟性直接随心所欲通过条件反射的做出动作,就如我能融会贯通的吹所有会唱的歌,即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与行如同感与悟,不可分割。孔子说随心所欲不逾矩,就是指他已经把如何做人的行为准则,全部刻画与本能,智我与本我完全重合,所以才能达到这个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我下面要说的知的第三层意思,真知。
真知,指对事物(包含自己)的存在规律与变化规律的深刻认识,从而找出自己的良知,良知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有些人,能在某个技能上、某个品质上,做到知行合一,但这个远远不够,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是致良知,或者说随心所欲不逾矩,我们下篇文章继续探讨。
网友评论